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79/IMG_0000.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79/IMG_0002.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79/IMG_0003.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79/IMG_0004.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79/IMG_0005.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79/IMG_0006.jpg
09月21日
舷窗俯瞰河西走廊,透过云层,慢慢黄土。
13点抵银川。路边餐馆一碗拉面赶路阿拉善左旗。
协会D秘书长开车,出银川个把小时抵三关口,穿贺兰山。
逶迤古长城。
吉普车停靠路边。
眼前夯土城墙剥蚀的很厉害,残破的墙体中间形成一个个豁口。
选择一处缓坡面豁口,手脚并用登上三米高的城墙。荒草摇曳,风沙摧残,女儿墙只是痕迹,感
叹岁月无情。举目,秋风呼哨、灰霾遮日,远处山坡一团白色缓缓移动,细辨认,啊,牧放的羊群。
想起黄仁宇先生“15英寸等雨线与长城走向基本一致”的判断。15英寸降雨量是农耕文明至少需要的年降雨量。这条等雨线从中国东北向西南,当中一段与长城走向大致符合。这条等雨线促成了农业和游牧两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黄仁宇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从历史角度看,塞内、塞外不断激荡、外族间断入侵、征战、融合,行成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日月交替、世态变迁。贺兰山曾是两种文明征伐防范的战场边关。夯土长城作用不再,只有文物价值,贺兰山却仍是一道屏障,阻止阿拉善大漠狂沙暴戾东进。
秋风劲吹,形成旋风氧气沙粒。不觉迷上了眼睛。
该上路了。
前一篇: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