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穗航班。
邻座H先生,一位有四十年工作经历的铁道高级工程师。
聊起即将通车的青藏铁路。
H先生指着南方都市报(25/06/06)的一篇报道,问:“你注意到了吗?”
快速浏览,大意:铁路沿线的冻土监测即将启动。
“有什么特别吗?”我不解H先生的意思。
H先生皱了皱眉:“
按照加拿大经验,冻土地段修建的铁路在竣工之后要有两年的监测时间,青藏铁路再过一个星期就要通车了,监测系统还没有启用呢。赶在7月1日通车献礼,太匆忙了。”
“这样不是运行很危险?”
“7、8月份天气暖和稳定,路基不会有问题,单独到了冬天、春天就难说了。”
“是这样。冻土的路段多长呢?”
“青海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多公里,其中553公里从冻土区经过。高原冻土含有大量的冰,温度升高时就会融化造成地面沉降,温度降低又会结成冰,造成地面膨胀。长期反复如此,铁路路基就会沉降或隆起、铁轨扭曲,颠覆行驶的列车。”
“怎么解决的呢?”
“对于不稳定冻土区最好的办法就是架桥,但都架桥成本又太高,去而代之的是采用通风路堤来等保持冻土区的温度,一些新材料和工艺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