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情就象一位好奇的读者,期待着这本书的出版

(2006-05-28 17:54:47)

序:

    2004年万科走过了20年的历程。翌年,我同缪川先生合著《道路与梦想》。恰此时《新周刊》编辑周桦提出要为我写书,我同意了。

     之前,曾有些记者、作家想写我的个人传记,我没有应承,理由:还不到时候。但为什么却答应了周桦呢?还得从一次采访说起。

        20035月底,我刚从珠峰下到成都修整。庆功应酬安排满满的,包括对应各路老记,其中就有《新周刊》的周桦和摄影张海儿。

        地点选在龙泉驿枇杷园。采访只安排半个小时。小个子周桦打开录音机往桌子上一放:“半个小时够了,时间多点留给海儿吧。”老王心想:半个小时能做什么象样的专访?好在有大摄影师在,以图片取胜吧。

      文章出来了,题目《王石的登山以及有关的种种》。阅读之后不免诧异:这短短的30分钟怎么写了这么多东西,登山只是一个章节,更多涉及到企业经营理念、人生观、生活态度等,就连很少谈及的家庭生活也恰如其分的有所表述。随笔式的风格,娓娓道来又不乏犀利深刻,还有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显然周桦为这次采访做了功课。

     欣赏这位年轻传媒人“敬业而娱乐、雅皮而新锐、没有条条框框又不乏人情练达”的处事和写作风格。

     传记的采访提纲很快伊妹儿了过来,通过秘书安排了采访时间。有时插空某天的下午,有时星期六的整个上午,先后采访了8次,每次一结束关掉录音机、收拾好采访本,周桦站起来莞尔一笑:“王总,下次再谈吧。”不觉一年过去到了2006年,老王的新书《道路与梦想》发行了,周桦的书稿也接近尾声,今年3岳,伊妹儿过来完成的章节,请我审阅。我谢绝了,理由是:审阅就涉及到修改,哪怕是针对口误的修改,都可能是一种掩饰,因为脱口而出的往往才是本质的东西。

      但在采访结束之后,我却要求周桦再采访一次,时间安排在4月下旬北京。

     《道路与梦想》写到2004年为止的公司二十年的发展史。周桦把握的也是万科的二十年。但过去一年的2005年无论对我和万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转折年。很希望能把这一年的认识和转变也写进去。

     周桦在2003年那篇专题报道是这样结尾的:站在成都郊外的果园边上,令他说起便动情的只是这样一件事:在拉萨,一位名叫赛布芮亚的德国盲女在拉萨办了一间盲童学校,教西藏盲童念书、学习常识。“太温馨了,每次去我都很感动。”王石说。

       如今,不仅我个人,而且万科的全体员工同赛布芮亚的拉萨盲童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捐赠一次,表达万科员工的爱心。

      创建万科二十年之后,我才意识到:做为成功的企业家,仅仅是給股东提供丰厚的利润、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給员工营优良的就业环境、給政府创造税收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尽广义的社会责任。2005年万科开始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2006年,第一栋廉租房将破土动工;万科将设立第一个《保护古民居村落》基金,并将“企业公民”责任纳入万科的企业战略规划。我希望周桦把这些转变写进书里。

      周桦同出版社商量,推迟了截稿期。

     写这篇序的时候不曾阅过书稿,也不知道书名,心情就象一位好奇的读者,期待着这本书的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