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宾馆已近零点。
脑袋里仍絮绕着那块千万年冰河移动,河水冲刷的冰矶石。因为通铁路。这块十几吨的石头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校园。
打开电脑搜索引擎,索引进藏路史:
史料记载,唐朝与吐蕃主要通道——全程2095公里的唐蕃大道,从青海鄯城(西宁)经日月山、渡黄河、通天河,到玉树后而入藏。自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至武宗会昌六年的212年中,双方各交往191次,使者大多走这条通道。作为唐蕃大道的青藏线,原本主要为了政治、军事目的而存在,吐蕃瓦解后,此线重要性大大削弱,商贸却不断发展,保持到近代。
元明时期:
西藏因大规模设置驿站而得以规范化。从青海交接处始,直至西藏萨迦,共设大驿站27个。
明代通藏大道商业色彩增强。当时进贡、回赐频繁,西藏使团一次多达4200余人,以此同时茶马贸易繁盛,藏区一次市马有至13000匹之巨,换茶30万余斤。
清朝时期:
多次大规模用兵西藏,军驿制度趋于完善。驿道三条:一条川康入藏,一条青海入藏,还有一条绕道云南入藏。五次用兵,三次从打箭炉,两次由青海出兵。
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尼泊尔、不丹、锡金渗透,引起西藏地方政府的极大忧虑河恐惧,对于商贸采取断然拒绝态度。
新 中国成立,分别修建川藏、青藏公路并于1955年同时通车。之后又修通新藏、滇藏、尼藏三条公路。
2006年7月青藏铁路既要通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