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阴晴多云交替 晨04点醒,记笔记,整理照片。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320/IMG_0008.jpg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320/IMG_0016.jpg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早餐桌,面对版画家,聊《乌东西》感受:成熟裸体女性为主体,夸张生存环境和具象植物景观,即抽象又写实,简约繁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陪伴着生命/性欲望/诱惑象征的女性的是鸟巢、雄性脸谱、猫和皮影人物,很独到,“为什么作品中反复出现鸟巢?”“我创作从来不打草稿,直接下刀,一气呵成,下刀错了怎么办呢?将错改成鸟巢了。”噢?没想到较我年纪小一轮的版画家如此解释。
上午驱车出海口要塞,一座坚如磐石的石砌堡垒,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产物,据介绍是防海盗的(那个时代最大的海盗恐怕是国王吧)。要塞脚下沙滩上拾捡岁月留痕的石子。 要塞不远处耸立帆船石雕造型的探险纪念碑。以亨利王子为首的一组探险航海家、传教士塑像远眺大西洋,正是这组人物开地理大发现之先河,使海洋隔离的各大洲串联成一个整体。 十五世纪,欧洲人希望南下大西洋东航,以寻找新的财源。当时英、法、西班牙正处于北大西洋的百年争霸时期,长年战争使这些国家财力消耗过大,造就了葡萄牙进行独家海上探险的大好时机。亨利王子可谓世界地理发现的宏伟事业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他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传播最新航海知识,聚集了一群出色的海员。在远航探险中,亨利王子耗费了大量的人才物,而在他生前得到的收获并不大。那些靠着简易航海图,驾着风帆,为发现新大陆的模糊轮廓而离家漂泊数年的航海者,的确是后人敬仰的勇士。
纪念碑广场上拼贴一幅硕大古世界地图,标示航海家达伽玛环球航海路线。云缝隙中洒泻出阳光,眼前的古老航海图的显得格外清新耀眼。 地理大发现是地球科学史上最壮观的一幕,推动全球范围海洋、陆地的考察。自然资料的迅速积累,地球奥秘的不断揭露,有力地推动着地球科学的进步,由古代阶段迅速上升到近代阶段。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制图学、造船技术、天气预报等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进程。 远在地理大发现前半个多世纪(1405~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领导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经由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的海岸。就郑和船队的规模、装备、技术等航海能力而言,当时中国人完全能完成地理大发现,这已为中外史学界公认的了。只是,郑和下西洋后,明代再没有派遣船队远航。名扬中外的郑和航海壮举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导致中国人去完成地理大发现。也许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缺乏海盗基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