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喧哗与骚动】之六:超过25%的利润不做

(2006-02-20 10:53:52)
  1992年尾,深圳国土局主办了一次房地产沙龙。
  作为万科代表,我在发言时明确告诉与会者:“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
  会场哗然。
  我解释说:“现在只要手中有一块地,半年还没开发,地价就涨了一倍。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说法由此而来。但这正常吗?万科做贸易出身,20世纪80年代做录像机,也做过200%~300%的利润生意。因为是超额利润,许多公司都进口录像机,供过于求,录像机降价,销售的边际利润就开始下降,甚至利润变成负数。今年,我让财务将万科1984年到1992年的贸易记录整理了一遍,赚钱用黑字表示,赔钱用红字表示,结果红字多于黑字。这说明这么多年贸易的结果是赔钱超过赚钱;这也说明市场很公平,先前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你都得吐出来,而且还要多吐。
  现在的房地产火爆同80年代的贸易何其相似。如果任由下去,一旦市场逆转,利润空间变窄,你怎么办呢?”
  哪有不愿多赚钱的发展商?
  与会的国土局官员、开发商、新闻记者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有的与会者嘀咕:“唱高调也不是这样的唱法呀。”
  还有的更直接:“你赚不到25%说明你没本事。”
  1993年第一季度。
  地价继续上涨,钢铁、水泥、木材价格翻番。
  万科三个工地停工,对方要求增加建筑费用,谈判代表理直气壮:不增加建筑费,开工就得赔,停工被罚款也是赔,但至少落个清净。
  预售楼花,如果不能按期交付使用,对万科来说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信用。不得已,只好修改合同,增加建筑费。
  进入第二季度。建材价格继续上涨。
  建筑公司再次停工,要求增加建筑安装费。只有忍气增加。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老天爷呀,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呀,难道老老实实做好人就得吃亏吗?
  就在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团团转的时候,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三大建材的价格应声而落。房地产价格迅速下降。发展商叫苦不迭。
  听到宏观调控的消息,我由衷发出内心的声音:“我举双手赞成!”
  我要求万科地盘的建筑队停工。
  “为什么停工?”
  “为什么?三大建材价格降下来了,我们得重新定价。”
  万科超过利润25%不做的理性思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许多发展商艰难度日的宏观调控期间,万科地产的规模以平均70%的年均速度递增,到1998年,万科突然发现自己排在了沪深两市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第一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