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10月09日

(2013-10-09 07:48:54)
标签:

旅游

名小吃料足味儿美 工艺品器雅活儿精

假期里,津味儿非遗火了

本报记者 刘英潮
  • 发布日期: 2013-10-07 00:00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1/1/2013-10/07/03/res01_attpic_brief.jpg
古文化街益德成鼻烟店内,游客们精心挑选商品。
国庆假期,大福来窗口前排满顾客。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1/1/2013-10/07/03/res04_attpic_brief.jpg
国庆假期,大福来窗口前排满顾客。

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8时左右有许多市民开着私家车赶到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吃——大福来锅巴菜总店就餐。很多在外打拼的天津人趁假期回家,迫不及待地赶来“温习”家乡口味的名小吃。津味非遗小吃和津产工艺品,更让许多外地游客交口称赞。

家乡味儿温暖游子心

昨天上午,记者在西青道大福来锅巴菜总店看到,屋内等座的食客已经排起长队。在北京工作的天津人刘先生吃了两口锅巴菜,就赶紧用手机拍照发微信告诉朋友们:“太怀念了,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啥大餐也赶不上的‘嘎巴菜’。”不到1小时,这里已经卖出了近1000碗锅巴菜。在厨房忙碌的59岁的谢师傅已经炸出了600多个鸡蛋馃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凌晨2时一过就来单位了,因为这些天有早起钓鱼的老顾客4时多就顶门来买早点,店里就将以往5点开门的时间提前了,“我们辛苦点儿没什么,国有老字号企业就是得心里想着大伙儿方便”。

9时30分,北马路上的大福来锅巴菜店内迎来了食客高峰。小吃窗口前人头攒动,店内已经挤得人贴人,很多食客只能在门口站着吃早点。由于靠近海河古文化街旅游区,操着外地口音的食客占了一多半。来自辽宁锦州的丁先生小两口正饶有兴趣地品尝着锅巴菜和炸糕,“味道不错,跟网友旅游攻略上讲的一样”。

精细活儿吸引八方客

11时的鼓楼已是游人如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派押花葫芦第三代传人高琪正在接待慕名而来的北京客人。他现场用玛瑙刀一遍一遍在葫芦上押、砑、赶、挤、按、刮,使表面呈现浮雕花纹,传统艺术韵味的工艺品引得客人赞不绝口。记者看到,装饰得古风古韵的展厅内,押花葫芦制作的各类生活器皿、文房用具等精微工巧,一些被誉为“押在葫芦上的艺术”的精品身价不菲,相对价格亲民的押花小葫芦让游客爱不释手。

16时,古文化街的天津益德成鼻烟店内,数十名游客已经将柜台挤得水泄不通。工艺师傅邓大姐展示了传统鼻烟的“灌烟八法”,她娴熟地将鼻烟灌装到烟漏中,用烟杵轻轻杵入鼻烟壶中,整套动作优美讲究。黑檀圆柱鼻烟壶、青花手绘吊壶、珐琅彩鼻烟壶、水晶内画鼻烟壶,上千种鼻烟壶令人赏心悦目,店内的客人精心挑选、流连忘返。据了解,这里不到一天时间已经卖出数百个鼻烟壶,营业额比平时翻番。

如今,津味非遗项目已经成了天津旅游文化的亮点之一。

津B2-200300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