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售房信息 不能瞎忽悠
(2013-07-08 18:35:12)
标签:
房产 |
楼市促销中,一些开发商采取的“捂盘惜售”和提高售价“打虚折”现象特别令人反感。记者随同本市房管部门巡查人员用现代化手段现场核实房源真实信息,保障了买房人权益——
本报记者 刘英潮
日前外地媒体曝光了北京一些开发商将未售房源标示为已售状态,涉嫌捂盘惜售。国家发改委同期公布了外地多个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房地产企业。市民非常关注本市开发商们是否“规矩”卖房。记者日前随同本市房管部门巡查人员用现代化手段现场核实房源真实信息,了解到本市出实招遏制开发商“捂盘惜售”以及提高售价“打虚折”现象的内情。
记者随同本市房地产管理中心巡查人员首先来到了南开区卫津路附近的一处售楼处。执法人员依次检查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五证”,以及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合同文本。面对该项目排在明显处的5栋在售楼盘的销控表,执法检查人员手持笔记本电脑上网登陆天津市房地产信息网,输入项目名称后,按房号比对每套未售房源备案的最高销售价格是否与大厅内明示的一房一价相符,以及是否将未售房源标示为已售状态。检查结果显示现场房源完全真实无误。记者还从实时刷新的网站看到,截至到下午15:00,该项目已售房源149套,实际成交均价每平方米2.3万元。
在南京路和新开路附近的多处楼盘内,清晰地标明每套住房的楼层、户型、面积及该套商品房的售价,执法人员都将一房一价与信息网核对。执法人员还检查了各区房管部门监督举报电话,以及大厅内张贴的售楼员的照片等个人情况,并告诉现场买房人:如果售楼员出现虚假违规行为,买房人可以举报。针对一些经纪机构在现场代理销售,执法检查人员还重点检查这些经纪备案合同,并要求逐步将经纪人的资料在现场公开,便于社会监督。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说,大厅内明码标价让买房人对每套房的价格心中有数。一些开发商甚至还将物业费、车位费、公摊面积等标准明示,感觉市场比前些年真是规范多了。现场的一些市民不仅认真地浏览了价目表,还详细咨询了所关注房源因楼层、朝向、户型等因素而产生的价格差异。
(二)信息全部公开 严控忽悠涨价
据房管部门人士透露,前几年确实存在主管部门出招调控房价的同时,而少数开发商“见招拆招”捂盘惜售。他们将在售项目现场标为“已售”状态,为营造一个让买房人恐慌的心理。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利益驱使,不按照商品房销售方案和申报价格,不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而是任意哄抬房价。例如,有的项目在销售时只告诉买房人一个“均价”,而买房人在缴纳定金后却发现“被涨价”;有的甚至提价后再打“虚折”促销,欺骗买房人。而公开透明的市场监管是有效打击违规行为的利器。
2009年以来,本市房管部门研发了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产信息网来加强监管。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信息网方便购房人在线查询全市所有在售商品房项目坐落、房屋面积、销售单价上限。人们可以未售房产的详情,包括楼号户号、单套房屋建筑面积、销售单价上限等。已售房产查询包括总成交套数,总面积和成交均价。不可售房源是否存在在建抵押、查封等情况,防止一房多卖。如果买房人发现项目销售现场公示的售房信息与信息网不一致就可以举报。同时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中心对全市各区县监管部门进行督导、检查。每月对市场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了解市场情况,预防和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确保市场管理规定和宏观调控政策到位执行。特别是处于楼市旺季时,监管部门对新楼盘销售价格上限管理更加严格,要求定价不得随意高出周边楼盘水平,同时为防止开发商“捂盘惜售”,管理部门还严查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开发商是否在十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的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商品房市场“信息不对称”逐渐被扭转,在楼市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开发商必须打造诚信经营的行业形象,虚假折扣、虚假优惠,或者利用虚假信息、模糊语言、容易使人误解的标价方式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将无处遁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