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局面。而本市房屋销售价格已经连续多月正增长,新建住房销售价格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查显示:中心城区新建住房价格的明显上涨成为了拉动均价的主因。
中心城区高端住宅发力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市6月份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9%。来自本市国土房管部门每日房价统计数据显示:7月首周,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每平方米已达到11000元;7月10日,和平区的均价达到18000元。去年12月份,中心城区成交均价为9100元,和平区为13000元。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楼市逐渐升温的同时,中心城区高档楼盘加大了推新盘的力度。在南开区,老城厢附近的一些带“管家式服务”的高档公寓入市,奥体中心附近亮相的超高层观景公寓加推了新房源。这些热门楼盘均价基本在12000元以上。在和平区,一些重点中小学旁的高档楼盘均价在万元以上稳步上涨。数年前火爆的“售后包租”形式又在市场露头,一些高档楼盘推出了“投资房”的概念,让购房者与专业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房屋交付使用后若干年内由该公司租给高端商务人士,让房主每年享受固定的投资回报,这类高档酒店式公寓已经标出2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别墅交易也很活跃,仅和平区五大道附近的别墅以3万元以上的平均单价入市,大幅拉高了和平区的平均房价。
而对于中心城区的房价,一些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整个市场涨声一片,有些市区小户型项目甚至也标榜本身是投资型“豪宅”来提价,制造紧张空气。
学者建议房价应分类算均价
将高端住宅对房价的拉动作用统一算在“均价”中可能会对所有买房人产生心理误导。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教授孙宪华认为,房屋平均价格只能表示同一水平产品的对比,普通住宅和高档住宅应该分类计算均价,特别是别墅产品应该单独计算均价。此外,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是按各区成交量比重和均价计算出来的,如果环城四区和远郊县住宅交易比重大,那么计算出的全市均价就低些。而近期市内六区高档新盘交易活跃,所占比重上涨,那么计算出的全市均价就高些。短期内高档房源集中上市,房价自然会波动。为便于购房人作出判断,建议本市按房屋区域、房型等不同条件采取“分类平均”的做法,同时购房人可结合一些楼盘长期的销售价格作为参考。不过,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信息很不对称,多数楼盘对外标的销售价格还有一些“水分”,实际上人们还是可以获得一些折扣优惠的,如果消费者能有正式的渠道了解楼盘的真实历史成交价格将有利于其摆脱短期“均价”的思维模式,能更独立地判断楼盘的性价比。
此外,一些房地产研究人士认为部分楼盘涨价过快,突破了普通住宅的指导价,而真实的品质却没有相应提高,这样的“性价比”也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房地产业内应警惕“虚火”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改善型和投资型需求的增加,当前楼市已经进入盛夏。楼市先于整个实体经济热起来,来得太猛了。楼市需要实火,不希望有过多的虚火,要控制虚火燃烧太快,要看实体经济的回暖速度和楼市的发展状况,以及买房人支付能力。举例来说,投资者的购买能力是用金融杠杆撬动的,若在银行借贷买了多套房,而实际他的支付能力只能买1套房,这就产生了“虚火”。不仅他自己会遭遇资金链紧张的“断供”风险,给自己和家庭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还会给楼市良性发展带来隐患。如果这样的投资者比例在一个城市超过20%,楼市可能会有大幅起落。一些房地产业内人士也建议买房人不要在从众心理下盲目追涨,一定要看好楼盘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心城区也不乏楼盘运作失败、“套牢”买房人的案例。在高热的房地产市场中,人们要更加小心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