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OLED  官方谨防陷入“战略失明”

(2015-10-23 08:53:07)
标签:

oled

创维

lg

三星

京东方

前言: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OLED时代正在快速到来,2015下半年以来市场已初现爆炸性增长特征。然而严峻的现实是,中国OLED产业至今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与韩国从“整机生产”到“技术开发”再到“面板制造”系统布局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建构中国OLED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中国彩电产业在“下一轮竞争”中与韩、日形成“三足鼎立”态势?成为亟待各界思考并回答的问题。

 发展OLED <wbr> <wbr>官方谨防陷入“战略失明”

未来的时代必定是OLED的天下,因为只有OLED才能实现“让显示无处不在”。

随着OLED时代加速到来,一个严峻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尽快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OLED产业链优势,避免中国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搬运工?到了必须做出正面回答的时候。

此非杞人忧天,类似一幕曾在中国液晶电视普及初期出现。

直至2009年之前,中国一直未能建立独立的、有规模的液晶面板产业,致使中国彩电企业多年屈居产业链末端,充当别人的“加工者”、“搬运工”,让表面看起来光鲜华丽的中国液晶电视制造,内里充满了窘迫与尴尬。

液晶时代那一幕,会在OLED时代再次出现吗?

今天的中国OLED产业处境,与十年前的液晶时代极为相似,市场快速启动,但中国企业仅停留在整机组装层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12年才有所改变。

综观中国OLED面板布局,目前仅有京东方等少数企业在中小尺寸有所作为,在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全部依赖进口。

目前,我们和韩国彩电两巨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面板制造与技术开发两个方面;在整机制造领域,两国大致处于同一水平。

一方面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必须顺势而为;另一方面是强烈的“屏依赖”,局限了中国企业发挥空间。这是一对矛盾,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这对矛盾。

可以断言,中国进入大屏幕OLED面板领域越迟,中国彩电企业将越被动,液晶就是前车之鉴。

但我们不能因为昨天的短见而拒绝拥抱明天的趋势。否则,那只能是另一个更大的错误。

既然趋势不可拒绝,那就应该转身拥抱趋势。大势可能会因为某一、个两个企业的拒绝而晚一天到来,但绝不会不到来。

所谓“昨天的短见”,当年韩日企业积极布局OLED时候,中国企业基本上处于无动于衷状态,我听到的最冠冕堂皇说辞竟然是,“OLED时代尚未到来,我们不可能进入”,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战略短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发展OLED <wbr> <wbr>官方谨防陷入“战略失明”

当然,谴责已经没有意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尽快把昨天的缺课弥补过来,如何确保中国OLED产业不至于落后别人太多。

目前看,我们有两大现实困难。一是专利困难。中国要进入OLED产业,面板产业是绕不过去的坎。现实是,我们手里缺乏相关专利技术,怎么办?从头再来并不现实。我认为寻求国际合作是最现实可行的路径。目前,在OLED领域做得最好的是韩国两巨头(日系彩电企业的没落不可逆转),我们可不可以寻求与之合资合作?我看至少可以试一试。二是资金困难。OLED面板产业投入巨大,以中国彩电企业目前的资金实力难有大的作为,怎么办?可不可以由工信部牵头成立中国OLED产业发展基金?采取官商合办的方式投资建厂?由官方扶持中国彩电企业一程?我觉得也是值得思考的。事实上,当年TCL投资建设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工厂,深圳市政府也曾给予资金支持,京东方也获得北京市政府不少资金支持。这方面有先例。

迈不过“专利”与“面板”这两道门槛,中国就不可能在下一个显示时代形成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这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突破这两道门槛的原因。

前不久,媒体曾传出LG将有限度地开放OLED面板专利的消息,但旋即被LG否认。但我仍然认为,中国企业与LG合作发展OLED面板产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综观LG战略,我们可以做出清晰的判断,LG电视产业能否实现对三星“宿敌”的超越,关键看OLED一役。全球有(中国、美国、欧盟)三大彩电市场,其中最大、最具购买力的市场是中国,而且中国是OLED最有可能率先规模启动的市场。LG对此看得非常清楚,它的确把中国市场放在了“优先级”位置上,这几年连横合纵建构“面板联盟”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中国市场之得失对LG至关重要,给中国市场更好的政策倾斜,应在LG考虑之列。我的意思是,中韩企业在OLED面板上开展深度合作是有可能的,也是有基础的。

这就是中国官方可以有所作为的机会。

目前,中国OLED的产业现状是:企业在努力,官方无作为。政府或政府组织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好像没有人知道。客观地讲,政府在液晶时代已备受诟病,希望OLED时代做出改变。

我也有另一个判断:未来不排除LG或三星在中国直接建厂生产OLED面板的可能。事实上,LG、三星在中国均建立了自己的液晶面板工厂,OLED面板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改造生产。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合资方式进入OLED面板领域,比如创维,与LG存在较为密切的资本关系,就可以采取合资方式曲线进入OLED面板领域。

今年9月中旬,“中国OLED产业联盟”已宣告成立,这是中国OLED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但该组织能为中国OLED产业发展做什么实质性的贡献?还没看到。总之,联盟的工作不要停留在游说、发展新会员层面上,要有更大作为。

今年以来,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通过推广OLED新产品发力市场,已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公众对OLED产品与技术的认知较往年也有大幅提升。市场调查机构数据显示,超过60%的高收入消费者表示“下次换彩电非OLED不买”,凡此种种,皆预示着OLED时代正在快速到来。

我对未来三年中国OLED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测:2016年销量100万台,2017年销量400万台,2018年销量1000万台。当年液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洞察行业趋势

洞悉企业策略

洞见产业未来

刘步尘微信公众号:liubc20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