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多元化的利与弊
(2015-01-16 09:51:24)
标签:
格力多元化冰箱小家电董明珠 |
分类: 产业观察 |
2015年1月9日,格力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一天,董明珠面对60多家媒体侃侃而谈格力的未来。
她首先谈到了格力成长性问题。当媒体问到格力1400亿目标能否实现时,她说“我们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的确,2013年实现了,2014年也一定能实现,但我们发现它实现的难度正在加大。
目前,中国人口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未来若干年GDP增速不会超过7%,在此大势之下,企业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未来的增长机会在哪里?一是实现相对增量。即市场空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产品结构变化了。以空调为例,过去定速空调一统天下,现在变成了以变频空调为主;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主,未来国际市场也成长起来了。二是重新切蛋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市场没有变化但品牌结构改变了,也会给一些企业带来增长机会——当然是伴随着另一些企业下滑进行的。
这么看来,2015年格力实现200亿元增量的难度将比2014年更大,我不知道董明珠会不会说“2016年格力电器1600亿元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董还谈到格力电器多元化问题。她承认格力已经“不知不觉中”进入多元化时代。曾几何时,董明珠一直坚称格力电器走的是专业化道路。
董明珠正式承认格力已经事实上多元化,意在打消公众对格力电器未来增长性担忧的顾虑。一般来说,专业化企业成长到一定高度必然遭遇发展瓶颈,这是全球企业的共性,无需回避,你承不承认它都是事实。董关于格力电器已经多元化,等于回答格力不存在成长瓶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以来,投资者看好格力电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同格力电器坚持专业化方向不动摇,认为格力一心一意做空调,所以才比别人做得好。现在,你也多元化了,你的优势是什么?四年前,媒体传出朱江洪表示格力准备做冰箱的时候,董明珠却表达了相反的观点,她说:我们不会做冰箱,我们为什么要做不懂的产品呢?我们懂空调,我们只做空调。
事实上,格力进入冰箱领域而不使用格力品牌,甚至不直接控股晶弘,以及后来把格力品牌的小家电改换成大松品牌,也是出于担心进入冰箱及小家电领域,会稀释格力电器的品牌资源,弱化“格力电器”这四个字的含金量。现在,格力电器发展战略发生巨大逆转,未来的格力还能想过去的格力那么优秀吗?
(本文为信息时报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