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休息”是为下半场更好地比赛

标签:
oled三星lg创维松下财经 |
分类: 产业观察 |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韩国三星电子已中断对OLED电视投资,此前制定的OLED面板量产计划也已中止。随后不久又有媒体报道称,索尼也已中止OLED投资。
于是,有一种声音开始兴起:OLED正在被国际巨头集体抛弃。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仔细研读日本媒体报道,我们发现报道使用的是“中断”、“中止”这样的概念,并非“抛弃”、“放弃”这类词汇。而部分韩日企业中止OLED投资计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销售没有太大起色”。
显然,三星、索尼“中断”/“中止”OLED投资计划不意味着放弃OLED战略,更不能得出“不看好OLED”的结论。
那么,部分韩日企业暂停OLED投资的原因是什么?我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采访时表达得很清楚:三星是全球液晶电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目前的液晶电视格局维持得越久对三星越有好处的。部分韩日企业暂缓投资OLED,属于“中场休息”性质,不意味着放弃比赛,对此我们必要有清醒的认识。
至于日本企业对OLED积极性不如过去高,是因为日本在全球家电市场影响力迅速下降,已经失去对全球家电产业领导能力,它们看好或不看好某个产业,影响都不大。
在我看来,以“目前销量不大”作为取舍的依据,既不理性也不科学。10年前的今天,液晶电视销量也不大,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上网查看2004年的液晶电视销量是多少。到2009年,液晶电视销量一举超越显像管电视,而今更是一统天下。
液晶电视后来之所以大行其道,正是当年液晶阵营锲而不舍推广的结果,当年的积极推广者,后来都成了液晶阵营的主力品牌;相反,当年对液晶持怀疑态度的松下,沦落为全球电视第二梯队品牌。
2014年一季度,液晶电视销量出现集体性下滑,绝不是偶然的,是液晶电视产业出现拐点的信号。一般来讲,成熟产业出现下降的时候,正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最好时期。我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指出,OLED技术成熟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快,大家抱团去推成长的速度会更快,有远见的企业一定要积极加入OLED阵营,千万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在我看来,部分韩日企业暂时中止OLED投资,更像比赛的“中场休息”,是为了下半场打得更好。中国企业千万不要因此做出错误判断,不要被国际企业的“阴谋”迷惑了双眼。还好,中国企业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据中国网报道,海信“五一”后小批量试探性投放OLED电视,长虹也于5月份起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投放55吋OLED电视,康佳则计划于7月份批量上市OLED电视。
创维是中国OLED战略推进最积极的企业,2013年12月5日,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2014年4月21日,宣布规模销售OLED有机电视,55吋售价29999元,比国际品牌同尺寸产品便宜一半以上。
国际企业里,LG推动OLED战略最为积极,这是由LG在全球彩电产业的市场地位及未来发展战略决定的。
在前不久举行的LG Display广州工厂OLED有机电视巡回品鉴会上,LG高层再次公开表示,要积极推动OLED有机电视在中国的普及。
2013年9月13日,LG突然宣布向中国市场投放55吋曲面OLED电视,售价59999元,比同尺寸三星OLED电视便宜5000美元,成为中国OLED时代揭幕者。上看,二者相差也不是很大。因此,对于LG来说,如果能利用好OLED这个机会,或许能实现弯道超车。因此,LG对OLED寄托了更大的希望。在LG看来,如果抓不住OLED这个机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不得不屈居于三星之下,成为一家和三星一样了不起公司的愿望将变得遥遥无期。 LG必须抓住OLED这个机会。于是我们看到,在OLED推广上,LG甚至已经走在了三星前面。虽然从技术实力的角度看,LG仍然少逊于三星(三星拥有全球OLED绝大部分专利)。对于LG来说,它需要做好的事情是踩准鼓点,在最合适的时机推出OLED产品,既不能晚也不能早,早了市场无法启动,市场启蒙的代价太高,且干扰LG自己的LCD产业;晚了无法建立OLED领先形象,从而在下一局彩电产业的竞争中再次落于三星之后。因此,LG第一需要的就是,刚好在三星之前发布。当然,三星什么时间发布需要进行情报研判。对于三星来说,OLED同样重要,绝不允许在这一局败给LG(韩系彩电企业已经不把日系同行放在眼里),三星不仅要当LCD时代的全球老大,也要当OLED时代的全球老大,这实际上正是2012年以来三星大刀阔斧重组LCD产业的原因。在三星看来,OLED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再遥远,也许就在两年之内。三星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在三星的观念里,OLED是一个颠覆性产品,它要颠覆的是LCD,而三星自己恰恰正是LCD老大,因此,三星要做的事情就是,既有利于其OLED霸主形象的建立,又不能损害其LCD既得利益。因此,它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启动OLED。什么是最合适的时机?首先,LCD(包括LED)必须已经进入技术成熟期,一旦一项技术进入完全成熟期,这项技术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空间,产业发展将掉头向下。这个时候,适时启动新技术,可以赢得下一局竞争的主动。目前,围绕LCD发生的故事基本上都停留在智能应用层面,显示技术本身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价值。在智能应用方面,中国彩电企业走在了全球的前面。但是,智能电视的颓势已经开始显现,这一点从中国彩电企业竞相低价可以看出端倪。其次,三星必须在中国企业未完成OLED布局之前启动市场,这样可以置中国企业于被动。这一点,三星倒不是很担心,因为它清楚地知道,中国企业在OLED上还缺乏实质性积累,与韩日的差距在8年以上。三星OLED的敌人,不是中国企业,甚至不是日本企业,而是LG这个同胞。再次,必须形成LCD向OLED的自然过渡,也就是说,必须把O上看,二者相差也不是很大。因此,对于LG来说,如果能利用好OLED这个机会,或许能实现弯道超车。因此,LG对OLED寄托了更大的希望。在LG看来,如果抓不住OLED这个机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不得不屈居于三星之下,成为一家和三星一样了不起公司的愿望将变得遥遥无期。 LG必须抓住OLED这个机会。于是我们看到,在OLED推广上,LG甚至已经走在了三星前面。虽然从技术实力的角度看,LG仍然少逊于三星(三星拥有全球OLED绝大部分专利)。对于LG来说,它需要做好的事情是踩准鼓点,在最合适的时机推出OLED产品,既不能晚也不能早,早了市场无法启动,市场启蒙的代价太高,且干扰LG自己的LCD产业;晚了无法建立OLED领先形象,从而在下一局彩电产业的竞争中再次落于三星之后。因此,LG第一需要的就是,刚好在三星之前发布。当然,三星什么时间发布需要进行情报研判。对于三星来说,OLED同样重要,绝不允许在这一局败给LG(韩系彩电企业已经不把日系同行放在眼里),三星不仅要当LCD时代的全球老大,也要当OLED时代的全球老大,这实际上正是2012年以来三星大刀阔斧重组LCD产业的原因。在三星看来,OLED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再遥远,也许就在两年之内。三星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在三星的观念里,OLED是一个颠覆性产品,它要颠覆的是LCD,而三星自己恰恰正是LCD老大,因此,三星要做的事情就是,既有利于其OLED霸主形象的建立,又不能损害其LCD既得利益。因此,它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启动OLED。什么是最合适的时机?首先,LCD(包括LED)必须已经进入技术成熟期,一旦一项技术进入完全成熟期,这项技术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空间,产业发展将掉头向下。这个时候,适时启动新技术,可以赢得下一局竞争的主动。目前,围绕LCD发生的故事基本上都停留在智能应用层面,显示技术本身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价值。在智能应用方面,中国彩电企业走在了全球的前面。但是,智能电视的颓势已经开始显现,这一点从中国彩电企业竞相低价可以看出端倪。其次,三星必须在中国企业未完成OLED布局之前启动市场,这样可以置中国企业于被动。这一点,三星倒不是很担心,因为它清楚地知道,中国企业在OLED上还缺乏实质性积累,与韩日的差距在8年以上。三星OLED的敌人,不是中国企业,甚至不是日本企业,而是LG这个同胞。再次,必须形成LCD向OLED的自然过渡,也就是说,必须把O在中国市场,LG在OLED上ED的技术和产品做到相对比较成熟,确保不能出现OLED因为技术与品质问题而伤害到三星的企业形象。综合权衡之后,三星认为这一天应该出现在2013年底之前,最迟出现在2014年上半年。而LG最需要做的,就是揣摩三星的心理,确保在三星之前下手。 LG认为现在到了必须下手的时候。如果把不准三星何时出手,先下手为强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客观地讲,LG选择的时机是比较好的。这正是中国企业不希望看到的。目前,OLED似乎成了韩国两巨头的专属游戏,就像可乐市场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二人转”一样。在CRT时代,中国企业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在LCD时代,中国企业后来居上,超越日本,紧追韩国,甚至在智能电视这一局走在了韩国企业前面。在OLED时代,我们又落后了。目前,中国企业在OLED的积累上十分薄弱,虽然对OLED的关注和跟踪早已开始,但是,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步。我们能看到的OLED布局,仅仅是长虹、TCL和京东方不多几个企业,且多属于浅层次布局。中国企业至今能生产的OLED屏幕最大尺寸不到5英寸,而国际主流企业已经生产55英寸大屏幕OLED电视整机。我们当然不能轻易得出“推广智能电视、4K电视是个错误”的结论,实际上,在我们缺乏OLED产业基础的情况下,推广智能电视也是我们不得不的选择。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至今缺乏OLED产业积累?是什么阻碍了中国企业基于未来发展方向技术的脚步?在我看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十年前,我们不愿意为十年后的事情去布局,认为不如做眼前的事情更实惠;当“十年前”变成今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十年前的布局多么具有眼光。低头看看自己手里,却是两手空空。悲哉!如此轮回,还在继续。始终对三星处于压制状态,不管推广力度还是产品投放。LG借助OLED实现翻身的意图表现得十分明显。
而中国OLED产业联盟的搭建,则被视为LG最聪明的一盘棋,显然汲取了当年夏普液晶“自己跟自己玩”的教训。目前,创维、长虹、康佳、海尔,都已成为这个联盟的成员。
LG并不担心推广OLED会影响其液晶市场的表现,相反,它正在从OLED推广中获益。2014年第一季度,LG电子实现营收约14.3万亿韩元(约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925亿韩元(约89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1亿韩元大幅提升。
对于LG来说,它最大的收获是为自己在OLED上争取了一个从容的位置,从而为成为未来电视时代的领导者奠定了基础。
OLED代表了电视未来发展方向,这一点几乎没有企业怀疑。问题只有一个:现在推广OLED是否为时过早?我给出的结论是:恰逢其时。
首先,液晶电视市场转折点已经显现。2014年一季度,几乎所有彩电企业营收均出席出现下滑。来自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彩电增幅应在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 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和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 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 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 在4月21日的创维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同行企业推出的ULED电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有关ULED的叫法并不准确,业界不会认可。”资料显示,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ULED电视,称画面清晰度超过OLED,且售价便宜,完全能够替代OLED。 在本次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市场总监杨孝骏甚至拿某互联网品牌的电视开涮,引发现场哄堂大笑。 直接了当地表达对同行企业的看法,这在五年前的创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创维真正让人为之侧目的,则是其OLED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5日,创维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全球OLED行业由此结束日、韩“二人转”时期,进入韩、中、日“三国演义”时代。2014年4月21日,创维宣布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此时距其推出首台OLED电视仅仅3个月时间。 目前,“酷开”品牌OLED有机电视已接受用户预订,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唯一一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维一向羞于表达自己的产业主张,没想到在OLED这一局它冲在了中国同行的最前面。 OLED,一种被称为“明天的电视”,创维一连串动作昭示出其勃勃野心:欲藉OLED实现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跨越。虽然在私下交流时,创维高层刻意回避了这一说法。此策略被称为“弯道超车”,彩电行业曾有类似先例。2004年之前,海信是中国彩电第二军团品牌,抓住CRT向平板转型的机会,海信一跃而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这一回,创维希望类似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 长期以来,创维被视为中国最没有野心的企业,其高层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对了我们继续跟,错了我们就抽身。”但是2004年之后,创维不再这么认为,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汤姆逊CRT显像管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度陷入窘境。 随后多年,创维仍然较少表达它对彩电产业的看法,给人留下“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印象,那时的创维,既务实又谦卑。 2004年至今,中国“彩电三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不变的只有创维。不惟如此,创维还是盈利表现最好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在营收与盈利之间做好平衡并不容易,TCL彩电比较典型,这几年盈利大起大落,2009年至今两次亏损,并导致TCL多媒体事业部及彩电国内营销中心高层人事调整。 虽然总销量仍和TCL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TCL彩电销量1766万台,创维销量约为1200万台),但在国内市场,创维已成为销量最大的企业(中怡康数据支持海信彩电销量第一)。 因为有销量与盈利的硬支撑,这几年创维高层越来越自信心,尤其在4K电视、OLED电视领域,表现抢眼。2012年11月,创维率先发布4K电视,此后众同行纷纷跟进,至2014年,4K已成为彩电行业主推产品。因为“第一个吃螃蟹”,以致于创维常以“中国4K之父”自居。 在智能电视、4K电视推广中尝到了甜头,创维逐渐萌生更大的野心,这是创维在OLED上一骑绝尘的背景。 与4K及智能电视相比,OLED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4K不过是LED显示技术的延伸,智能不过是互联网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而OLED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不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且更加轻薄、可弯曲甚至可以折叠。正因为OLED相比于LED具备众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视”的最优选择,韩日彩电企业均积极布局,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度较为保守。 2014年一季度,彩电行业业绩集体下滑,增幅应在—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在我看来,这和 在4月21日的创维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同行企业推出的ULED电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有关ULED的叫法并不准确,业界不会认可。”资料显示,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ULED电视,称画面清晰度超过OLED,且售价便宜,完全能够替代OLED。 在本次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市场总监杨孝骏甚至拿某互联网品牌的电视开涮,引发现场哄堂大笑。 直接了当地表达对同行企业的看法,这在五年前的创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创维真正让人为之侧目的,则是其OLED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5日,创维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全球OLED行业由此结束日、韩“二人转”时期,进入韩、中、日“三国演义”时代。2014年4月21日,创维宣布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此时距其推出首台OLED电视仅仅3个月时间。 目前,“酷开”品牌OLED有机电视已接受用户预订,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唯一一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维一向羞于表达自己的产业主张,没想到在OLED这一局它冲在了中国同行的最前面。 OLED,一种被称为“明天的电视”,创维一连串动作昭示出其勃勃野心:欲藉OLED实现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跨越。虽然在私下交流时,创维高层刻意回避了这一说法。此策略被称为“弯道超车”,彩电行业曾有类似先例。2004年之前,海信是中国彩电第二军团品牌,抓住CRT向平板转型的机会,海信一跃而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这一回,创维希望类似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 长期以来,创维被视为中国最没有野心的企业,其高层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对了我们继续跟,错了我们就抽身。”但是2004年之后,创维不再这么认为,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汤姆逊CRT显像管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度陷入窘境。 随后多年,创维仍然较少表达它对彩电产业的看法,给人留下“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印象,那时的创维,既务实又谦卑。 2004年至今,中国“彩电三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不变的只有创维。不惟如此,创维还是盈利表现最好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在营收与盈利之间做好平衡并不容易,TCL彩电比较典型,这几年盈利大起大落,2009年至今两次亏损,并导致TCL多媒体事业部及彩电国内营销中心高层人事调整。 虽然总销量仍和TCL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TCL彩电销量1766万台,创维销量约为1200万台),但在国内市场,创维已成为销量最大的企业(中怡康数据支持海信彩电销量第一)。 因为有销量与盈利的硬支撑,这几年创维高层越来越自信心,尤其在4K电视、OLED电视领域,表现抢眼。2012年11月,创维率先发布4K电视,此后众同行纷纷跟进,至2014年,4K已成为彩电行业主推产品。因为“第一个吃螃蟹”,以致于创维常以“中国4K之父”自居。 在智能电视、4K电视推广中尝到了甜头,创维逐渐萌生更大的野心,这是创维在OLED上一骑绝尘的背景。 与4K及智能电视相比,OLED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4K不过是LED显示技术的延伸,智能不过是互联网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而OLED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不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且更加轻薄、可弯曲甚至可以折叠。正因为OLED相比于LED具备众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视”的最优选择,韩日彩电企业均积极布局,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度较为保守。 2014年一季度,彩电行业业绩集体下滑,增幅应在—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 在4月21日的创维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同行企业推出的ULED电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有关ULED的叫法并不准确,业界不会认可。”资料显示,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ULED电视,称画面清晰度超过OLED,且售价便宜,完全能够替代OLED。 在本次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市场总监杨孝骏甚至拿某互联网品牌的电视开涮,引发现场哄堂大笑。 直接了当地表达对同行企业的看法,这在五年前的创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创维真正让人为之侧目的,则是其OLED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5日,创维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全球OLED行业由此结束日、韩“二人转”时期,进入韩、中、日“三国演义”时代。2014年4月21日,创维宣布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此时距其推出首台OLED电视仅仅3个月时间。 目前,“酷开”品牌OLED有机电视已接受用户预订,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唯一一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维一向羞于表达自己的产业主张,没想到在OLED这一局它冲在了中国同行的最前面。 OLED,一种被称为“明天的电视”,创维一连串动作昭示出其勃勃野心:欲藉OLED实现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跨越。虽然在私下交流时,创维高层刻意回避了这一说法。此策略被称为“弯道超车”,彩电行业曾有类似先例。2004年之前,海信是中国彩电第二军团品牌,抓住CRT向平板转型的机会,海信一跃而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这一回,创维希望类似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 长期以来,创维被视为中国最没有野心的企业,其高层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对了我们继续跟,错了我们就抽身。”但是2004年之后,创维不再这么认为,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汤姆逊CRT显像管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度陷入窘境。 随后多年,创维仍然较少表达它对彩电产业的看法,给人留下“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印象,那时的创维,既务实又谦卑。 2004年至今,中国“彩电三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不变的只有创维。不惟如此,创维还是盈利表现最好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在营收与盈利之间做好平衡并不容易,TCL彩电比较典型,这几年盈利大起大落,2009年至今两次亏损,并导致TCL多媒体事业部及彩电国内营销中心高层人事调整。 虽然总销量仍和TCL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TCL彩电销量1766万台,创维销量约为1200万台),但在国内市场,创维已成为销量最大的企业(中怡康数据支持海信彩电销量第一)。 因为有销量与盈利的硬支撑,这几年创维高层越来越自信心,尤其在4K电视、OLED电视领域,表现抢眼。2012年11月,创维率先发布4K电视,此后众同行纷纷跟进,至2014年,4K已成为彩电行业主推产品。因为“第一个吃螃蟹”,以致于创维常以“中国4K之父”自居。 在智能电视、4K电视推广中尝到了甜头,创维逐渐萌生更大的野心,这是创维在OLED上一骑绝尘的背景。 与4K及智能电视相比,OLED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4K不过是LED显示技术的延伸,智能不过是互联网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而OLED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不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且更加轻薄、可弯曲甚至可以折叠。正因为OLED相比于LED具备众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视”的最优选择,韩日彩电企业均积极布局,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度较为保守。 2014年一季度,彩电行业业绩集体下滑,增幅应在—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 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和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 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 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本人即预测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将出现负增长,,销售额同比下降13.3%,预计全年呈负增长。液晶电视市场转折点开始显现,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刘棠枝说,液晶电视产业发展到今天,市场可突破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做好迎接新显示技术的准备。液晶市场下滑,为OLED市场启动提供了绝佳契机。 这几年,中国彩电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电视上,甚至毫无电视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如小米、乐视也跑过来凑热闹。反观国际企业,即使全球最著名的苹果公司,其智能电视仍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领域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新盈利模式。不过,止于目前,“应用+服务+内容+广告”的新模式仍未实现盈利,未来能否实现盈利以及何时实现盈利,都是未知数。 与互联网品牌仅推一、两款电视不同,酷开凭借产业链优势以“青春版”全尺寸阵容与对手PK,从功能配置、用户体验到市场售价、供货能力,形成全方位、压倒性优势。目前,酷开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转型互联网品牌最成功的案例。我把创维彩电竞争战略概括为一句话:在智能上打乐视、小米,在新显示技术方向上打TCL与海信。 “CRT电视成就了TCL,平板电视成就了海信,OLED电视成就谁?” 创维希望它来领跑下一局。 因为有OLED先锋LG战略支持,创维在OLED推广上毫无顾虑。 LG大力推广OLED是有原因的。在LG看来里,它已无在液晶上超越三星的可能,它希望在OLED上实现对三星的超越。因此,在OLED这一局LG无论推广节奏还是推广力度都领先于三星。 LG深知中国市场对OLED意味着什么,它一面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一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创维、长虹、康佳均是其潜在客户,尤其创维。所以在创维OLED有机电视发布会上,LG全球OLED推广专务亲自站台背书。创维在中国彩电行业的地位与LG在全球彩电行业的地位十分相似,都不想继续屈居人下,都想借OLED上位,二者愿望具有高度相似性,于是成为行动一致人。 而前不久中国同行推出ULED、QLED并高喊“取代OLED”的口号,客观上加剧了LG、创维推广OLED的急迫感,据刘棠枝讲,这场发布会原计划放在下半年召开。 还有一层原因,目前,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从年初的不足30%提升至70%,为OLED有机电视实现量产及进一步降价提供了空间。“液晶电视市场下滑”+“OLED屏良品率大幅提升”,共同促成了OLED有机电视临界点的提前到来。此时进入效果最好、代价最低,可以说,创维的鼓点踩得相当准。”,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本人即预测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将出现负增长,,销售额同比下降13.3%,预计全年呈负增长。液晶电视市场转折点开始显现,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刘棠枝说,液晶电视产业发展到今天,市场可突破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做好迎接新显示技术的准备。液晶市场下滑,为OLED市场启动提供了绝佳契机。 这几年,中国彩电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电视上,甚至毫无电视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如小米、乐视也跑过来凑热闹。反观国际企业,即使全球最著名的苹果公司,其智能电视仍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领域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新盈利模式。不过,止于目前,“应用+服务+内容+广告”的新模式仍未实现盈利,未来能否实现盈利以及何时实现盈利,都是未知数。 与互联网品牌仅推一、两款电视不同,酷开凭借产业链优势以“青春版”全尺寸阵容与对手PK,从功能配置、用户体验到市场售价、供货能力,形成全方位、压倒性优势。目前,酷开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转型互联网品牌最成功的案例。我把创维彩电竞争战略概括为一句话:在智能上打乐视、小米,在新显示技术方向上打TCL与海信。 “CRT电视成就了TCL,平板电视成就了海信,OLED电视成就谁?” 创维希望它来领跑下一局。 因为有OLED先锋LG战略支持,创维在OLED推广上毫无顾虑。 LG大力推广OLED是有原因的。在LG看来里,它已无在液晶上超越三星的可能,它希望在OLED上实现对三星的超越。因此,在OLED这一局LG无论推广节奏还是推广力度都领先于三星。 LG深知中国市场对OLED意味着什么,它一面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一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创维、长虹、康佳均是其潜在客户,尤其创维。所以在创维OLED有机电视发布会上,LG全球OLED推广专务亲自站台背书。创维在中国彩电行业的地位与LG在全球彩电行业的地位十分相似,都不想继续屈居人下,都想借OLED上位,二者愿望具有高度相似性,于是成为行动一致人。 而前不久中国同行推出ULED、QLED并高喊“取代OLED”的口号,客观上加剧了LG、创维推广OLED的急迫感,据刘棠枝讲,这场发布会原计划放在下半年召开。 还有一层原因,目前,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从年初的不足30%提升至70%,为OLED有机电视实现量产及进一步降价提供了空间。“液晶电视市场下滑”+“OLED屏良品率大幅提升”,共同促成了OLED有机电视临界点的提前到来。此时进入效果最好、代价最低,可以说,创维的鼓点踩得相当准。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本人即预测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将出现负增长,,销售额同比下降13.3%,预计全年呈负增长。液晶电视市场转折点开始显现,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刘棠枝说,液晶电视产业发展到今天,市场可突破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做好迎接新显示技术的准备。液晶市场下滑,为OLED市场启动提供了绝佳契机。 这几年,中国彩电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电视上,甚至毫无电视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如小米、乐视也跑过来凑热闹。反观国际企业,即使全球最著名的苹果公司,其智能电视仍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领域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新盈利模式。不过,止于目前,“应用+服务+内容+广告”的新模式仍未实现盈利,未来能否实现盈利以及何时实现盈利,都是未知数。 与互联网品牌仅推一、两款电视不同,酷开凭借产业链优势以“青春版”全尺寸阵容与对手PK,从功能配置、用户体验到市场售价、供货能力,形成全方位、压倒性优势。目前,酷开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转型互联网品牌最成功的案例。我把创维彩电竞争战略概括为一句话:在智能上打乐视、小米,在新显示技术方向上打TCL与海信。 “CRT电视成就了TCL,平板电视成就了海信,OLED电视成就谁?” 创维希望它来领跑下一局。 因为有OLED先锋LG战略支持,创维在OLED推广上毫无顾虑。 LG大力推广OLED是有原因的。在LG看来里,它已无在液晶上超越三星的可能,它希望在OLED上实现对三星的超越。因此,在OLED这一局LG无论推广节奏还是推广力度都领先于三星。 LG深知中国市场对OLED意味着什么,它一面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一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创维、长虹、康佳均是其潜在客户,尤其创维。所以在创维OLED有机电视发布会上,LG全球OLED推广专务亲自站台背书。创维在中国彩电行业的地位与LG在全球彩电行业的地位十分相似,都不想继续屈居人下,都想借OLED上位,二者愿望具有高度相似性,于是成为行动一致人。 而前不久中国同行推出ULED、QLED并高喊“取代OLED”的口号,客观上加剧了LG、创维推广OLED的急迫感,据刘棠枝讲,这场发布会原计划放在下半年召开。 还有一层原因,目前,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从年初的不足30%提升至70%,为OLED有机电视实现量产及进一步降价提供了空间。“液晶电视市场下滑”+“OLED屏良品率大幅提升”,共同促成了OLED有机电视临界点的提前到来。此时进入效果最好、代价最低,可以说,创维的鼓点踩得相当准。“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本人即预测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将出现负增长,,销售额同比下降13.3%,预计全年呈负增长。液晶电视市场转折点开始显现,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刘棠枝说,液晶电视产业发展到今天,市场可突破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做好迎接新显示技术的准备。液晶市场下滑,为OLED市场启动提供了绝佳契机。 这几年,中国彩电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电视上,甚至毫无电视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如小米、乐视也跑过来凑热闹。反观国际企业,即使全球最著名的苹果公司,其智能电视仍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领域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新盈利模式。不过,止于目前,“应用+服务+内容+广告”的新模式仍未实现盈利,未来能否实现盈利以及何时实现盈利,都是未知数。 与互联网品牌仅推一、两款电视不同,酷开凭借产业链优势以“青春版”全尺寸阵容与对手PK,从功能配置、用户体验到市场售价、供货能力,形成全方位、压倒性优势。目前,酷开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转型互联网品牌最成功的案例。我把创维彩电竞争战略概括为一句话:在智能上打乐视、小米,在新显示技术方向上打TCL与海信。 “CRT电视成就了TCL,平板电视成就了海信,OLED电视成就谁?” 创维希望它来领跑下一局。 因为有OLED先锋LG战略支持,创维在OLED推广上毫无顾虑。 LG大力推广OLED是有原因的。在LG看来里,它已无在液晶上超越三星的可能,它希望在OLED上实现对三星的超越。因此,在OLED这一局LG无论推广节奏还是推广力度都领先于三星。 LG深知中国市场对OLED意味着什么,它一面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一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创维、长虹、康佳均是其潜在客户,尤其创维。所以在创维OLED有机电视发布会上,LG全球OLED推广专务亲自站台背书。创维在中国彩电行业的地位与LG在全球彩电行业的地位十分相似,都不想继续屈居人下,都想借OLED上位,二者愿望具有高度相似性,于是成为行动一致人。 而前不久中国同行推出ULED、QLED并高喊“取代OLED”的口号,客观上加剧了LG、创维推广OLED的急迫感,据刘棠枝讲,这场发布会原计划放在下半年召开。 还有一层原因,目前,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从年初的不足30%提升至70%,为OLED有机电视实现量产及进一步降价提供了空间。“液晶电视市场下滑”+“OLED屏良品率大幅提升”,共同促成了OLED有机电视临界点的提前到来。此时进入效果最好、代价最低,可以说,创维的鼓点踩得相当准。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 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和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 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 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 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和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 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 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 在4月21日的创维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同行企业推出的ULED电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有关ULED的叫法并不准确,业界不会认可。”资料显示,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ULED电视,称画面清晰度超过OLED,且售价便宜,完全能够替代OLED。 在本次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市场总监杨孝骏甚至拿某互联网品牌的电视开涮,引发现场哄堂大笑。 直接了当地表达对同行企业的看法,这在五年前的创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创维真正让人为之侧目的,则是其OLED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5日,创维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全球OLED行业由此结束日、韩“二人转”时期,进入韩、中、日“三国演义”时代。2014年4月21日,创维宣布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此时距其推出首台OLED电视仅仅3个月时间。 目前,“酷开”品牌OLED有机电视已接受用户预订,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唯一一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维一向羞于表达自己的产业主张,没想到在OLED这一局它冲在了中国同行的最前面。 OLED,一种被称为“明天的电视”,创维一连串动作昭示出其勃勃野心:欲藉OLED实现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跨越。虽然在私下交流时,创维高层刻意回避了这一说法。此策略被称为“弯道超车”,彩电行业曾有类似先例。2004年之前,海信是中国彩电第二军团品牌,抓住CRT向平板转型的机会,海信一跃而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这一回,创维希望类似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 长期以来,创维被视为中国最没有野心的企业,其高层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对了我们继续跟,错了我们就抽身。”但是2004年之后,创维不再这么认为,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汤姆逊CRT显像管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度陷入窘境。 随后多年,创维仍然较少表达它对彩电产业的看法,给人留下“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印象,那时的创维,既务实又谦卑。 2004年至今,中国“彩电三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不变的只有创维。不惟如此,创维还是盈利表现最好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在营收与盈利之间做好平衡并不容易,TCL彩电比较典型,这几年盈利大起大落,2009年至今两次亏损,并导致TCL多媒体事业部及彩电国内营销中心高层人事调整。 虽然总销量仍和TCL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TCL彩电销量1766万台,创维销量约为1200万台),但在国内市场,创维已成为销量最大的企业(中怡康数据支持海信彩电销量第一)。 因为有销量与盈利的硬支撑,这几年创维高层越来越自信心,尤其在4K电视、OLED电视领域,表现抢眼。2012年11月,创维率先发布4K电视,此后众同行纷纷跟进,至2014年,4K已成为彩电行业主推产品。因为“第一个吃螃蟹”,以致于创维常以“中国4K之父”自居。 在智能电视、4K电视推广中尝到了甜头,创维逐渐萌生更大的野心,这是创维在OLED上一骑绝尘的背景。 与4K及智能电视相比,OLED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4K不过是LED显示技术的延伸,智能不过是互联网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而OLED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不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且更加轻薄、可弯曲甚至可以折叠。正因为OLED相比于LED具备众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视”的最优选择,韩日彩电企业均积极布局,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度较为保守。 2014年一季度,彩电行业业绩集体下滑,增幅应在—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在4月21日的创维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同行企业推出的ULED电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有关ULED的叫法并不准确,业界不会认可。”资料显示,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ULED电视,称画面清晰度超过OLED,且售价便宜,完全能够替代OLED。 在本次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市场总监杨孝骏甚至拿某互联网品牌的电视开涮,引发现场哄堂大笑。 直接了当地表达对同行企业的看法,这在五年前的创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创维真正让人为之侧目的,则是其OLED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5日,创维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全球OLED行业由此结束日、韩“二人转”时期,进入韩、中、日“三国演义”时代。2014年4月21日,创维宣布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此时距其推出首台OLED电视仅仅3个月时间。 目前,“酷开”品牌OLED有机电视已接受用户预订,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唯一一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维一向羞于表达自己的产业主张,没想到在OLED这一局它冲在了中国同行的最前面。 OLED,一种被称为“明天的电视”,创维一连串动作昭示出其勃勃野心:欲藉OLED实现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跨越。虽然在私下交流时,创维高层刻意回避了这一说法。此策略被称为“弯道超车”,彩电行业曾有类似先例。2004年之前,海信是中国彩电第二军团品牌,抓住CRT向平板转型的机会,海信一跃而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这一回,创维希望类似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 长期以来,创维被视为中国最没有野心的企业,其高层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对了我们继续跟,错了我们就抽身。”但是2004年之后,创维不再这么认为,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汤姆逊CRT显像管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度陷入窘境。 随后多年,创维仍然较少表达它对彩电产业的看法,给人留下“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印象,那时的创维,既务实又谦卑。 2004年至今,中国“彩电三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不变的只有创维。不惟如此,创维还是盈利表现最好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在营收与盈利之间做好平衡并不容易,TCL彩电比较典型,这几年盈利大起大落,2009年至今两次亏损,并导致TCL多媒体事业部及彩电国内营销中心高层人事调整。 虽然总销量仍和TCL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TCL彩电销量1766万台,创维销量约为1200万台),但在国内市场,创维已成为销量最大的企业(中怡康数据支持海信彩电销量第一)。 因为有销量与盈利的硬支撑,这几年创维高层越来越自信心,尤其在4K电视、OLED电视领域,表现抢眼。2012年11月,创维率先发布4K电视,此后众同行纷纷跟进,至2014年,4K已成为彩电行业主推产品。因为“第一个吃螃蟹”,以致于创维常以“中国4K之父”自居。 在智能电视、4K电视推广中尝到了甜头,创维逐渐萌生更大的野心,这是创维在OLED上一骑绝尘的背景。 与4K及智能电视相比,OLED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4K不过是LED显示技术的延伸,智能不过是互联网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而OLED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不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且更加轻薄、可弯曲甚至可以折叠。正因为OLED相比于LED具备众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视”的最优选择,韩日彩电企业均积极布局,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度较为保守。 2014年一季度,彩电行业业绩集体下滑,增幅应在—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 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和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 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 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众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即:购买电视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不看电视不等于不买电视。其次是2013年彩电企业一季度增长率都比较高,在高基数上实现增长较为困难。仍以长虹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9.37%。 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5%,销售额同比下降13.3%。因此,企业营收(或销量)增幅在—5%以内属于正常。换言之,业绩不好的责任不全归咎于经营者,至少有一半的责任要记在市场头上。长虹营收下降3.53%大多数人能接受,净利润下滑93.75%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和2013下半年以来长虹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营销战略有关。 2014年伊始,长虹即开始较高频度地发布新品,与之匹配的是巨大营销资源投放。这些新品,均属于未来型产品,在目前阶段是企业的形象产品,要成长为销售型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2年以上,短期内不可能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贡献。那么,长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对于长虹来说,智能产品或者说家庭互联网战略,承担三大使命:第一,重塑长虹形象。近年来,长虹企业形象老化,需要为企业注入新基因,改善公众对长虹企业的印象。第二,激活资本市场。四川长虹股价表现多年温吞水,了无激情,要让资本市场对长虹建立信心,必须将长虹股性激活。第三,重建长虹产业地位。即通过互联网转型,重建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足够的耐心。智能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那些希望播种即有收获的想法是幼稚的,好比时下正热的OLED有机电视,市场的培育已经超过3年(不含技术研发)。销量同比下降10.5%4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同比下滑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2万,同比下滑93.75%。 不少长虹股民惊呼“出乎意料”,但是来自长虹高层的反应却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实事求是讲,我对于四川长虹营收、利润下降有一定心理准备。首先,在长虹之前已经有同行发布一季报,可以进行比较。 4月14日,深康佳(000016)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减少15.7%至;净利润952万元,同比减少33%。 4月15日,TCL集团发布一季报,其中涉及到TCL彩电部分的表述较为模糊,仅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TCL多媒体(即TCL彩电业务)亏损近亿元。 创维数码(00751)今年前三个月电视机销量公告显示,1月、2月、3月,创维中国彩电事业部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25%、32%、9%。止于目前,海信电器(600060)尚未发布一季报,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长虹营收表现不能算太差。 彩电企业营收销量大面积下滑的结果是什么?彩电企业纷纷进行高层人事调整。 4月1日,创维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劲接替刘耀平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4月14日,康佳内部宣布多媒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曹士平接替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最近兼任TCL集团O2O项目“酷友科技”总经理,据业内人士透露,TCL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谢帆有可能接替杨斌出任TCL中国区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而位居国内彩电业第六的海尔,早在去年其彩电业务负责人喻子达既已离职。对于人事调整的原因,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创维是业绩导向型企业,“换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业绩不好。”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 其次,2014年彩电企业业绩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2013年下半年,本人即预测 在4月21日的创维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同行企业推出的ULED电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直言不讳地讲:“有关ULED的叫法并不准确,业界不会认可。”资料显示,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ULED电视,称画面清晰度超过OLED,且售价便宜,完全能够替代OLED。 在本次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市场总监杨孝骏甚至拿某互联网品牌的电视开涮,引发现场哄堂大笑。 直接了当地表达对同行企业的看法,这在五年前的创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创维真正让人为之侧目的,则是其OLED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5日,创维推出第一台中国品牌的OLED电视,全球OLED行业由此结束日、韩“二人转”时期,进入韩、中、日“三国演义”时代。2014年4月21日,创维宣布OLED有机电视规模上市,此时距其推出首台OLED电视仅仅3个月时间。 目前,“酷开”品牌OLED有机电视已接受用户预订,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唯一一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维一向羞于表达自己的产业主张,没想到在OLED这一局它冲在了中国同行的最前面。 OLED,一种被称为“明天的电视”,创维一连串动作昭示出其勃勃野心:欲藉OLED实现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跨越。虽然在私下交流时,创维高层刻意回避了这一说法。此策略被称为“弯道超车”,彩电行业曾有类似先例。2004年之前,海信是中国彩电第二军团品牌,抓住CRT向平板转型的机会,海信一跃而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这一回,创维希望类似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 长期以来,创维被视为中国最没有野心的企业,其高层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对了我们继续跟,错了我们就抽身。”但是2004年之后,创维不再这么认为,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汤姆逊CRT显像管彩电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度陷入窘境。 随后多年,创维仍然较少表达它对彩电产业的看法,给人留下“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印象,那时的创维,既务实又谦卑。 2004年至今,中国“彩电三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不变的只有创维。不惟如此,创维还是盈利表现最好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在营收与盈利之间做好平衡并不容易,TCL彩电比较典型,这几年盈利大起大落,2009年至今两次亏损,并导致TCL多媒体事业部及彩电国内营销中心高层人事调整。 虽然总销量仍和TCL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TCL彩电销量1766万台,创维销量约为1200万台),但在国内市场,创维已成为销量最大的企业(中怡康数据支持海信彩电销量第一)。 因为有销量与盈利的硬支撑,这几年创维高层越来越自信心,尤其在4K电视、OLED电视领域,表现抢眼。2012年11月,创维率先发布4K电视,此后众同行纷纷跟进,至2014年,4K已成为彩电行业主推产品。因为“第一个吃螃蟹”,以致于创维常以“中国4K之父”自居。 在智能电视、4K电视推广中尝到了甜头,创维逐渐萌生更大的野心,这是创维在OLED上一骑绝尘的背景。 与4K及智能电视相比,OLED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4K不过是LED显示技术的延伸,智能不过是互联网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而OLED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不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丰富,而且更加轻薄、可弯曲甚至可以折叠。正因为OLED相比于LED具备众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视”的最优选择,韩日彩电企业均积极布局,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度较为保守。 2014年一季度,彩电行业业绩集体下滑,增幅应在—5%左右。彩电市场出现负增长,缘于两大因素:首先是三块小屏(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对一块大屏(电视)形成冲击的结果开始显现出来,不管彩电企业愿不愿意承认,越来越多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将出现负增长,,销售额同比下降13.3%。一般而言,一个成熟产业出现转折点,正是推广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其次,OLED经过近两年的启蒙教育,消费者认知已经达到一个较高层面,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OLED比LED液晶更优越,代表了电视产业发展方向。
再次,大屏幕OLED价格快速下降,对于市场启动特别有利。大家已经看到了,2013年9月份时候,55吋OLED电视市场售价是59999元(较早时候更是卖到15000美元),到了今年4月份,已经降到29999元,降幅非常大。我大胆预测,2015年中,55吋OLED电视价格有可能进一步降到20000元左右。
还有一点,OLED面板良品率提高很快。面板良品率的提升,意味着面板价格将大幅下降,从而带动整机价格降低,对市场供应产品的能力同步提升。LG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从年初的30%提高至接近70%,提高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出人意料。
在液晶电视向OLED有机电视转型的路上,伴随着出现了支流型产品如ULED、QLED,这类电视均属于液晶基础上的微创新产品,其产业价值甚至低于4K电视、3D电视,无力担当下一个时代之大任。对于目前的中国彩电企业而言,一定要认清产业发展方向,切勿犯当年松下式错误。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