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产业观察 |
核心提示:中国OLED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OLED到来的速度也许超乎人们的想象,那种认为OLED还很遥远的想法到了该彻底扔掉的时候。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智能电视代表的是今天,而OLED关乎明天。
9月13日下午,在几乎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LG在北京突然发布OLED电视,55英寸曲面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厚4.3毫米,重17公斤,售价59999元。
而此前不久,有媒体称LG将放弃中国高端彩电市场的争夺,OLED的发布有可能推迟到明年某个时候。
选择这个时候发布OLED,让LG看起来更具有故事性。公众可以轻易联想到的事件还有,9月10日,创维联合阿里巴巴发布酷开电视,其42英寸青春版售价1999元。而此前的9月5日,小米刚刚发布47英寸智能电视售价2999元;9月3日,TCL联合爱奇艺发布的智能电视TV+ 48英寸尊爵版售价4567元。配置越来越高,售价越来越低,是扎堆发布的智能电视最显著特征。
国际企业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就在本土彩电围绕智能概念全方位发掘的时候,它们已经奔走在开启新显示技术的路上。
这一次,LG成为中国OLED时代的揭幕者,虽然此前三星将在中国市场发布OLED的传闻不绝于耳。
可以预见的是,三星不久将在中国发布OLED,作为LG最直接竞争对手的三星,不会让OLED的聚光灯全部照射在LG身上。而中国企业,很有可能在OLED开局大战中扮演“看客”的角色。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LG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为什么三星拱手把OLED的“头名状元”让给LG?
这要从两个企业的战略及OLED对两个企业的不同意义说起。
2012年,三星电子在全球销售电视超过5000万台,LG约3000万台,构成全球彩电第一阵营。相比之下,LG和三星的差距十分明显。实际上,LG已经全方位落后于三星,不仅仅彩电销量一项。2012年,三星电子净利润超过200亿美元,而LG电子基本上盈亏平衡。这几年,LG和三星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这成为LG极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对于LG来说,大幅度落后于三星的根源在于智能手机和彩电。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和苹果并驾齐驱,分享全球利润的99%,而LG几乎没有抓住智能手机这个机会,让8年前巧克力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成为如烟往事。未来看,LG想在手机上追赶三星的可能性非常小。在彩电上,LG虽然落后三星不小,毕竟还在同一个阵营。而且,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OLED)积累上看,二者相差也不是很大。因此,对于LG来说,如果能利用好OLED这个机会,或许能实现弯道超车。
因此,LG对OLED寄托了更大的希望。在LG看来,如果抓不住OLED这个机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不得不屈居于三星之下,成为一家和三星一样了不起公司的愿望将变得遥遥无期。
LG必须抓住OLED这个机会。于是我们看到,在OLED推广上,LG甚至已经走在了三星前面。虽然从技术实力的角度看,LG仍然少逊于三星(三星拥有全球OLED绝大部分专利)。
对于LG来说,它需要做好的事情是踩准鼓点,在最合适的时机推出OLED产品,既不能晚也不能早,早了市场无法启动,市场启蒙的代价太高,且干扰LG自己的LCD产业;晚了无法建立OLED领先形象,从而在下一局彩电产业的竞争中再次落于三星之后。因此,LG第一需要的就是,刚好在三星之前发布。当然,三星什么时间发布需要进行情报研判。
对于三星来说,OLED同样重要,绝不允许在这一局败给LG(韩系彩电企业已经不把日系同行放在眼里),三星不仅要当LCD时代的全球老大,也要当OLED时代的全球老大,这实际上正是2012年以来三星大刀阔斧重组LCD产业的原因。在三星看来,OLED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再遥远,也许就在两年之内。
三星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在三星的观念里,OLED是一个颠覆性产品,它要颠覆的是LCD,而三星自己恰恰正是LCD老大,因此,三星要做的事情就是,既有利于其OLED霸主形象的建立,又不能损害其LCD既得利益。因此,它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启动OLED。
什么是最合适的时机?
首先,LCD(包括LED)必须已经进入技术成熟期,一旦一项技术进入完全成熟期,这项技术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空间,产业发展将掉头向下。这个时候,适时启动新技术,可以赢得下一局竞争的主动。目前,围绕LCD发生的故事基本上都停留在智能应用层面,显示技术本身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价值。在智能应用方面,中国彩电企业走在了全球的前面。但是,智能电视的颓势已经开始显现,这一点从中国彩电企业竞相低价可以看出端倪。
其次,三星必须在中国企业未完成OLED布局之前启动市场,这样可以置中国企业于被动。这一点,三星倒不是很担心,因为它清楚地知道,中国企业在OLED上还缺乏实质性积累,与韩日的差距在8年以上。三星OLED的敌人,不是中国企业,甚至不是日本企业,而是LG这个同胞。
再次,必须形成LCD向OLED的自然过渡,也就是说,必须把OLED的技术和产品做到相对比较成熟,确保不能出现OLED因为技术与品质问题而伤害到三星的企业形象。
综合权衡之后,三星认为这一天应该出现在2013年底之前,最迟出现在2014年上半年。
而LG最需要做的,就是揣摩三星的心理,确保在三星之前下手。
LG认为现在到了必须下手的时候。如果把不准三星何时出手,先下手为强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客观地讲,LG选择的时机是比较好的。
这正是中国企业不希望看到的。目前,OLED似乎成了韩国两巨头的专属游戏,就像可乐市场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二人转”一样。
在CRT时代,中国企业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在LCD时代,中国企业后来居上,超越日本,紧追韩国,甚至在智能电视这一局走在了韩国企业前面。在OLED时代,我们又落后了。
目前,中国企业在OLED的积累上十分薄弱,虽然对OLED的关注和跟踪早已开始,但是,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步。我们能看到的OLED布局,仅仅是长虹、TCL和京东方不多几个企业,且多属于浅层次布局。中国企业至今能生产的OLED屏幕最大尺寸不到5英寸,而国际主流企业已经生产55英寸大屏幕OLED电视整机。
我们当然不能轻易得出“推广智能电视、4K电视是个错误”的结论,实际上,在我们缺乏OLED产业基础的情况下,推广智能电视也是我们不得不的选择。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至今缺乏OLED产业积累?是什么阻碍了中国企业基于未来发展方向技术的脚步?在我看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十年前,我们不愿意为十年后的事情去布局,认为不如做眼前的事情更实惠;当“十年前”变成今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十年前的布局多么具有眼光。低头看看自己手里,却是两手空空。悲哉!
如此轮回,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