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微面泛滥,中国车市之祸
(2009-05-07 15:10:56)
标签:
微面国产手机低端车市微客中国汽车 |
分类: 产业观察 |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稳坐全球车市老大交椅,销量超出美国40万台以上。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中国更是高不可攀。印度年销汽车不足200万台(2008年是150万台),中国是印度的5倍以上。
但是,中国得到的并不都是叫好。
第一季度成绩单一出,马上有外国媒体指出:中国汽车销售结构不足,低档小排量车占比过大。有点类似于“你总分虽高,但主科考得不好”。
应该说,话虽不中听,却是事实。
要说第一季度中国车市最突出特点是什么?我个人总结八个字:“微面增长,超出预期”。
当然,这与国家实行“汽车下乡”政策密不可分。
国家实行“汽车下乡”政策,一则刺激内需,扩大消费;二则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加快走出金融危机。积极意义还是很大的。
但是,“汽车下乡”正在带来一个未曾预期的负面效果,那就是加大中国汽车市场的城乡分层,有可能导致“轿车在城市一统天下,微面在农村泛滥成灾”的二元结构。
中国城乡差别形成既久,不能归罪于“汽车下乡”。问题在于,“汽车下乡”政策,将人为延缓低端微面退出市场。这是关键所在。
低端微面是什么?它的存在有何危害?
我一直认为,低端微面实际上就是“60分汽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低端微面在汽车产品群中,属于刚刚及格的产品。它的所有功用加在一起,不过是勉强满足低收入人群“从无车到有车”的基本需求而已。这一点,十分类似于十年前国产手机大行其道。
那个时候(2000年前后),国产手机可谓风光无限,市场占有率一度冲至65%,但是,好景不长,到2004年即急转直下,一蹶不振,至今也没能恢复元气,年销售两百万台已是好企业,所有国产手机加在一起,赶不上一家诺基亚。
为什么国产手机如此困窘不堪?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几乎没有人怀疑国产手机(产品和品牌)技不如人。国产手机如果不从自身上找原因(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是山寨机的受害者),将永无出头之日。
今天的低端微面,很像鼎盛时期的国产手机,繁荣的后面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因为“安全性能差”、“驾乘舒适感不足”、“外观造型陈旧”三大短板始终难以克服,预计低端微客将很快由盛而衰走向没落。稍懂营销的人都知道,如果一种产品只能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而无法提供更高层面的服务,这种产品是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微面要想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出局,不来一场洗心革面式的变革不行。
遗憾的是,微面企业对此并无预感,继续沉湎于火爆销售的喜悦中不醒,很有点“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意思。期待我们的企业和政府,尽快建立前瞻性眼光,不要在低端微面跟前止步不前了。
(2009年5月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