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兰仕亟待建立大品牌战略

(2008-05-23 13:37:36)
标签:

格兰仕

品牌战略

俞尧昌

财经

分类: 产业观察
 

前不久,格兰仕再次向美的开火,声称其空调技术已经全面超越美的,不管美的推出的空调多么静音,格兰仕都能确保比美的低两个分贝。对于美的推出“会呼吸的空调”,格兰仕也声称其技术并不先进,真正先进的是格兰仕“智能探测换气空调”。

为什么格兰仕对美的如此大动肝火?据说是因为美的宣布无锡等地微波炉销量超过了格兰仕。

我无意对两家的技术作出任何评判,只想谈谈我对格兰仕企业秉性的一点看法。

在我看来,格兰仕是一个很怪的企业,怪在它总是发出让人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比如,它习惯将自己置于挑战者的位置,总是有事没事地挑衅一下美的,好像把美的打倒了,它就站起来了。再比如,格兰仕喜欢自称“全球微波炉大王”,但是你要问它微波炉产业赚了多少钱,它是打死都不会说的。再比如,很多企业都很忌讳被戴上“垄断”的帽子,生怕被政府盯上了自找麻烦,但是,格兰仕却大张旗鼓地宣传已经垄断微波炉行业,政治智商很低的样子。

一直自诩为成功企业典范的格兰仕,却被营销界判定为失败企业的代表。微波炉全球销量第一,利润却少得可怜(用格兰仕副总俞尧昌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台只挣5毛钱”);到现在为止,仍未摆脱“微波炉代工厂”的角色定位,自主品牌出口寥寥无几;虽然号称已经跻身空调行业前列,销量与第一军团品牌相比落后不止一倍。更要命的是,格兰仕品牌至今被大多数人视为中低端品牌。

以格兰仕最擅长的代工为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未来代工型企业不容乐观,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出口退税不断减少(甚至有可能全部取消),诸多因素都在销蚀着中国的“世界工厂”优势。如此大势之下,格兰仕必须彻底实现“产品加工者”向“品牌输出者”转型,否则,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但是,格兰仕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似乎更乐意将眼睛盯在竞争对手身上。这些年,格兰仕始终走不出挑衅美的的狭隘心态,好象把美的打倒了,自己就胜利了。姑且不说美的能不能被格兰仕打倒,就这种心态意识就倍受诟病。我们知道,一个真正健康、有前途的企业,一定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企业,是踏踏实实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我们看看国际企业,哪一个是靠骂别人长大的?在这方面,海尔、格力都堪称典范,不管别人怎么评论,我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的竞争力,骂是骂不出来的。这就是格兰仕企业的基因缺陷,容不得别人比它优秀,所以,它也就很难优秀。

格兰仕一直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产品因素不过是众多因素之一。和产品同样重要的还有企业的品牌形象,仅仅产品好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企业产品好而形象糟糕,最后的结果不会比形象好而产品糟糕好到哪里去。一直以来,格兰仕把知名度和美誉度混为一谈,常常做“扩大名气的傻事”。举一个例子:2006年,格兰仕推出“买空调送手表”活动:买一台价值不到2000元的空调,送一只2880元的钻石手表。在消费者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企业会傻到这种地步。但是,格兰仕信誓旦旦地发誓绝对不假,并为自己的荒唐行为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我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格兰仕的企业行为,一定给消费者留下了“非诚信企业”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顾头不顾腚,要知名度不要美誉度,对企业的潜在伤害非常大。

丧失品牌美誉度,正在让格兰仕自食其果。这些年,格兰仕微波炉虽经百般努力,仍然卖不上好价钱,原因就在于消费者认为格兰仕品牌太低端,“价格屠夫”的消费者印象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不断强化,人们甚至认为,格兰仕许多技术创新,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不过是一种营销技巧而已。

但是,一向受到格兰仕攻击的美的,这些年获得持续、稳健发展,企业规模与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新进入的冰洗产业表现不俗。2007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跻身中国家电行业前三,实现盈利超过26亿元。机构对美的普遍给予较高评价。目前,美的空调排名行业第二,小家电保持第一,冰洗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美的成功收购小天鹅,一下子跻身洗衣机第一军团。

美的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美的是一个低调务实的企业。

为什么被格兰仕瞧不起的美的,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而格兰仕却没有?看来,格兰仕需要反省:琢磨别人,更需要反思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企业何尝不是这样?这些年的事实反复证明:格兰仕最缺乏的,就是的反思自己。也许这话格兰仕不喜欢听。格兰仕人认为它很聪明,俞总一张嘴,顶得上中央电视台几千万广告。殊不知,俞尧昌的诸多高见,在营销界人士看来都是相当可笑的,别的不说,格兰仕“价格屠夫”的称号,就是俞尧昌的杰作。当人们为俞尧昌告别格兰仕欢呼的时候,他却悄悄潜回格兰仕,格兰仕所谓“价值战”由此宣告名存实亡。

应当承认,格兰仕这几年也在调整、进步,调子没有前几年高了,说明它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在观察者看来,格兰仕的反省远远不够,并未触动企业基因层面(指企业文化和战略)。因此,反省是不彻底的,有半途而废之虞。格兰仕未来能走多远?和它能建立什么的企业基因息息相关。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格兰仕不能实施彻底的品牌基因改良,“产品代工者”而非“品牌输出者”的形象将难以改变,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刘步尘: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