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产业观察 |
1、在中外家电企业竞争中,为什么中国白电很有起色,黑电外资却上来了?个中原因是什么?
刘步尘: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曾经在今年6月份广州日报举行的“中国彩电企业峰会”上给中国彩电企业们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回答“为什么中国空调产业市场环境与彩电相似,却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不动摇”这个问题,谁就能做好中国彩电产业了。在我看来,中国的空调产业和彩电产业生存环境相似,市场表现却大为不同。空调和彩电一样,也没有多少核心技术,同样面临外资品牌激烈竞争,但是,海尔、格力、美的,三大空调品牌牢牢把持市场主导地位,外资品牌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反观中国彩电产业,平板时代到来之后,市场节节失守,盈利状况一个比一个糟糕。
中国彩电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自己身上。长期以来,中国彩电企业一直有一个危害极大的思维:市场份额高于一切!盈利让位于销量。追求市场占有率的结果是什么?为价格战大打出手,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
然而,中国彩电企业并没有从价格战中得到想得到的好处,消费者早已价格战“审美疲劳”。实际上,还有更糟糕的,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心理还被培养了起来。当然,频繁的价格战对品牌形象也很有杀伤力,造成“中国彩电没有理由卖得贵”的消费者印象。
空调企业基本上不打价格战,2006年以来还多次试图涨价,虽然最终没涨起来,这份勇气就很难能可贵。因为海尔、格力、美的等主导企业坚持不打价格战,空调企业一直活得还算滋润。
2、如何看待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好像它们都不很乐观吧,这些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涉足房地产、汽车领域。
刘步尘:国际化是一个大课题,我这里简单说几句。
国际化这条路中国企业一定要走。今天的市场和十年前的市场最大不同,就在于:现在的市场是“全球无国界”市场,而过去是“国家型区域”市场。
既然如此,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建立竞争力,就必须走向海外,走向国际市场。
但是,国际化“看起来很美”却不好吃。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家电企业缺少两大核心竞争力:一个是缺乏技术竞争力。没有技术,你就不可能有竞争力的产品;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你怎么可能有竞争力的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的技术主导性特征,价格便宜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因为你很有可能被人家反倾销。另一个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支持。看看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的都是哪些企业?基本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国际品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短,品牌影响力尚未建立,很难和人家一决高低。
至于家电企业做房地产,那是看到房地产的挣钱机会,用房地产补贴家用。
3、请点评一下您熟悉的家电企业竞争优势/面临问题/经营策略等,这个您可以天马行空了。
刘步尘:这是个大话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海尔的最大竞争力在于其国际品牌形象正在逐步确立。我认为海尔有可能率先成为中国的国际企业。
TCL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急先锋,目前遭遇重大挫折,2007年收兵转向国内市场,企业尚有一定发展后劲。
海信这个企业比较扎实,技术基础也很好,这是它平板时代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长虹这个企业在赵勇当政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国有企业的特性表现得很明显,其等离子面板和乐家易连锁的上马,都显现出这个企业非理性的一面。
创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目前,创维彩电销量全国第一,城市市场表现也不错。这和它专注做彩电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要看到,创维要想突破规模局限很困难,产业太单一。
康佳这个企业说不清楚,既没有大的错误,也没有大的起色,这几年一直温吞水一样。
格力都是专注做空调的企业,全球销量第一,海外影响力正在快速建立,未来不可小觑。
美的是一个很不错的企业,空调做得好,小家电也不错,比较务实,盈利状况在所有家电企业中最好。我估计这个企业的规模,到2010年能冲到中国家电行业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其他企业规模偏小,在此不一一点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