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书
(2013-11-19 14:00:20)
标签:
包利民读书随笔杂谈 |
分类: 陌上风尘 |
会走路的书
包利民
有一年生病住院,在嘈杂的大病房里,难得清静,便一直看随身带的书。病房里喧闹时,便去书中寻求宁静,而在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睡,依然要看书。常常是看着看着,便不知何时入梦,书亦随手而抛。
奇怪的是,第二天早晨起来,书依然好好地摆放在床头的小柜子上。有一个夜里,看书时睡意袭来,便把书放在枕边。可早起,发现书仍在小柜子上,记得分明,昨夜是将书放于枕畔,却又怎么跑到柜子上?心里很奇怪,这书就像长了脚长了翅膀一般,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晚上,依然是看着书入睡,朦胧中只记得拿着书的手垂下,书落于何处便不得知了。忽于睡梦中醒来,病房里已熄了灯,想起那本书,便借着门外的灯光寻找,床上没有,柜上没有,地上也没有。这书难道真的自修成精?
忽听门外有细小的声音,便悄悄来到门边,将门缓缓开了一道缝隙。却见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正在走廊的灯光下捧着一本书在看,那本书极像我的。那个男孩是我的同房病友,平时很少说话,也没有人陪护。我没有惊动男孩,回到床上躺下,再也睡不着。不知过了多久,听见轻微的门响,然后极轻的脚步声来到我床前,停留了片刻,便回到了自己床上。我睁开眼,朦胧的光线中,那本书正好端端地放在床头柜上。
又一个清晨,看着那本摆得端正的书,阳光透窗而入,倾洒在封面上,《爱的教育》四个字闪闪发光,心里涌起一种无由的感动。我依然没有和男孩亲近说话,也没有提书的事,我看得出这是一个很自尊且自强的孩子,我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每个晚上,我便看书不到那么晚,总是装作睡着把书随意而扔,为了这个孩子不看得太晚。听着男孩每夜来去的脚步声,想着这本《爱的教育》会带给他一种心灵上的感悟和改变,就会欣慰无比。
我出院的那一天,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男孩很是有些失落,可能这本书他还没有看完。临走前,我拿着书来到他面前,说:“送给你!”男孩不知所措的接过书,我冲他微笑了一下,便离开了。在那本书的扉页上,我刚刚写下了几句话:“送给爱看书的你,送给坚强的你。这是一本会走路的书,以后它将伴随你走得很远!”并在后面署上了我的名字。
多年以后,当我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当我自己的书也出了多本,却依然没有改变睡前读书的习惯。我的书柜里有着太多的书,只是却再也没有买《爱的教育》。有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网上加我为好友,先问了我的名字,然后又问:“您是不是曾经送过一个少年一本《爱的教育》?”那一瞬间,多年前那些在病房的夜晚涌上心头,还有那个男孩渴望的眼睛。
几天之后,收到一个快递,拆开,正是那本《爱的教育》,虽然隔着十几年的光阴,却仍是完好如初。扉页上当年写下的话语犹在,书里夹着一封信。原来那个男孩当年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多病体弱,一度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是这本书改变了他的一切。他说:“我早知道您发现了我偷看您的书,而您却没有言语,维护了一个孩子自尊得近乎脆弱的心。您的赠言,让我感动很久。如今知道你成了作家,让这本带给我阳光的书、让这本会走路的书,重新走回您的身边吧,就像当年的那些个夜晚,它从我的手上走回您的枕边!”
在外走动了十几年的《爱的教育》,在这样一个阳光暖暖的夏日午后,重又走回到我的身边,却是让我回归了一种温暖、一种感动。
发表于《锦州晚报》2013年3月21日C6版“百味书吧”
以《爱的教育》发表于《首都建设报》2013年7月3日8版“文学副刊”
发表于《承德日报》2013年11月5日B3版“阅读·鉴赏”
以《行走的书,走走的爱》发表于《工人日报》2013年11月18日7版“开卷”
发表于《图书馆报》2013年11月22日B4版“书人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