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抬头见喜

(2011-12-15 18:53:27)
标签:

包利民

过年

抬头见喜

文化

分类: 桑梓情深

还有一个多月,又是农历大年了。算来,已在这个城市十一年了,群山困囿,却隔不住那份朴素的想念。记得前几年快要过年的时候,由于想着曾在农村过的那些大年,神飞无限,便写了一系列的怀念之文,《抬头见喜》《太公在此》《福倒了》《肥猪满圈》等多篇,没有最华丽的语言,只有最深沉的思念。现在的农村,可能依然在过年时贴着这些,只是永远无法重来。虽是旧作,在近年之际,聊作思慰。

http://s15/bmiddle/4720af7cgb41f6d83a30e&690

抬头见

农历新年将至的时候,北方冰封雪盖的大地上已显现出年的气息了。串串晶莹的树挂,在阳光下闪着亮亮的光晕。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村庄,门前堆着矮墩墩的雪人,整个庭院就如童话中的世界。

那就是我的故乡,我的家,低矮的草房,屋檐下有最爱的亲人,温暖将严寒摒弃于门外。腊月二十九,我们小孩的心情最为激动,等着盼着的大年就要来了!那一夜基本是睡不好的,反反复复一直到黎明,便早早地起来,和姐姐们跑出屋去,打扫院子里的积雪,敞开大门,天还一片昏黑,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了响动。

当第一缕晨光来临,我们就会接到第一个任务,贴对联。春联是早就求人写好了的,妈妈刷上糨糊,我和姐姐们拿着对联满屋满院子的跑。待得天光大亮,整个村庄一下子变了样,年的气氛全出来了。那时我还没上学,也逐家门前去看那些对联,很多字都不认识,只是觉得很激动。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对团圆的感动,也是对成长的渴盼。

屋子里也贴了许多福字和挂钱。坐在热炕头上,对面墙的最高处,竖贴着四个字,抬头见喜。记得更小的时候,蜷在炕上我就常看那四个字,当时一个字也不认得。奶奶便一遍遍地告诉我:“最下面的那个字念喜。”于是牢牢记住,一有人来拜年,就会指着高处说:“看,喜,喜!”人们便笑着说:“小宝都知道喜了,抬头就能看见!”家里人便乐得合不拢嘴,现在也明白了当初奶奶只教我认一个“喜”字的原因。

记得刚认识“喜”字的时候,和姐姐们去别人家拜年,在人家屋里四处乱看,一抬头,便看见了那幅“抬头见喜”,于是兴奋地大喊:“我看见喜了,我看见喜了!”主人们便欣喜异常,这种彩头由一个小孩说出来,那更是让人高兴。我也因此多得了许多糖果和压岁钱,大家都说我的嘴甜。

有一次在舅舅家拜年,由于人多好吃的多,便忘了去看他家有没有“抬头见喜”。直到出门时,刚走出屋,猛然看见对面的院墙上也贴着四个字,前面都不认得,忽地看到第四个字,便大喊:“啊,有喜了,我看到喜了!在那儿!”众人一愣,顺我手指看去,都笑,舅妈更是一把抱起我,在我脸上狠亲了两下。后来才知,那四个字是“出门见喜”。

这些情景常常如轻烟般在心底掠过,留下无言的感动。心沉醉于岁月深处,无论是抬头见喜还是出门见喜,写着的是美好的心愿,看见的是朴素的祝福。去年回老家过年,母亲领着我的两个女儿,指着墙的顶部,说:“看见了吗?那四个字,最下面的念喜!”

那一刻,仿佛时光重叠,于喜庆幸福之中,更增添了一份深深的感动。

 

发表于《阿克苏日报》09117日“文学笔会”

发表于《三明侨报》2011128

发表于《燕赵晚报》2011131B05版“副刊·花溪”

发表于《北方新报》201122828版“春节特刊·故事”

以《难忘“抬头见喜”》发表于《京郊日报》20112213版“喜鹊副刊”

发表于《黔西南日报》2013246版“人生百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