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衔倓虚(1773)
(2014-10-30 10:57:37)
标签:
佛学倓虚 |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
今衔倓虚
1875—1963, 法讳隆衔,俗名王福庭。河北宁河(今属天津)人。父讳德清,母张氏,世有隐德,母梦梵僧求寄宿,翌日师生,时光绪元年六月初一日也。三岁不能呼父母,惟言吃斋二字,至五六岁,母又梦师为僧。十一岁,入乡塾,读四子书。十二岁偶至外家,其从母望见之,俨然僧也。十四岁辍读习商,不卒业,有出世志。十七岁成婚,旋梦至冥司,出世志弥坚。十九岁营商沈阳。值中日之战,仑促旋里,父已逝世。入军营任事,籍以赡家,医卜星相杂技,皆学习之。更值母丧,欲出家为道士,不果。二十六岁,联军入京,辗转兵火中,逃至营口,设济生堂药店,并入宣讲堂,讲述因果,以余暇研读楞严,深有会心。民国三年(1914),著《阴阳妙常说》,在上海出版,其后自言为佛教与外道杂糅之作,不足存也。是年赴北京红螺山资福寺听宝一老和尚讲经,欲出家,又不果。
民国六年(1917),四十三岁,决志脱白,离家潜赴天津,由清修院清池和尚介绍,礼涞水县高明寺,印魁和尚剃染,赴浙江观宗寺圆具,留寺习教。时谛闲大师住观宗,传天台教法,道誉远播,师倾心请益,进境奇速,谛公欲使公宏化北方,亦特予指授,有虎豹生来自不群之褒。次年,谛公赴北京,师随往,明年谛公又赴五磊山传戒,清池和尚为教授,师赴天津清修院代主院事,戒期后仍返观宗。
1920年,同学观宗住持禅定法师,欲为观宗请藏经,偕师北上募缘,抵营口,师所设药店尚存,夫人某氏,闻师开示,遂归依禅定法师,长斋念佛。子四人,二子后亦出家。次年,师赴阱陉讲经匝月。旋至沈阳万寿寺任僧学主讲,创建营口楞严寺。1923年,创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并中兴沈阳般若寺。各寺相去远者千余里,师仍任万寿寺主讲,抽暇巡回督导并随地讲经。
1925年,谛公付师以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眷,法名今衔。是年赴北京柏林寺讲楞严经,任西直门内南小街弥勒院住持,设佛学院,赴日本参加东亚佛教联合会,由是往来于华北东北各省。1928年,继任北京法源寺住持。法源为北京名刹,奉军总参议杨氏钦师道行,力主其事,北伐军至,师交待清楚而去。1929年请谛公至哈尔滨传戒,师遂退院,赴沈阳般若寺办僧学。1931年,营口楞严寺成,延禅定法师为首任住持。明年长春般若寺成,弟子澍培,为首任住持,时甫经九一八事变,沈阳僧学解散。前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朱子桥将军,曩为极乐寺有力外护,斯时在陕西主持赈务,请师至西安传戒讲经,任大兴善寺住持,设佛学院。1932年七月,谛公迁化,师闻讣奔丧,并受影印宋版藏经会之托,携碛砂藏经玻璃版,乘船至潼关换车。渭河沿岸,盗贼出没,备历艰险,卒得安抵上海。是年应善信之请,创建青岛湛山寺。1934年,任湛山寺首任住持,1942年,重兴天津大悲院。1944年,由湛山退院,工程尚未全部完成。长春般若寺于1947年请师传戒,翌年南返,值长春战争,崎岖道路者十有三日,始达沈阳,转车返青岛,应座下之请,缕述生平事迹,弟子大光笔记为影尘回忆录。1949年,应香港众善信请,南来香港弘法,驻锡荃湾弘法精舍,陆续创立华南学佛院、佛教印经处、图书馆、天台精舍、弘法佛堂、谛公纪念堂、青山极乐寺、清水湾湛山寺等。师已年登耄耋,仍讲学接众,日无暇逸。居恒示人学佛要旨为看破、放下、自在,以合于楞严三德,闻者意解。师以市廛奋起,南游参学,于三年之中,尽窥奥秘。北归大作佛事,精蓝遍地,著述等事,说法如云如雨,直接受其甄陶,与间接蒙其影响归向佛门者,无虑数百万人,洵为乘愿再来,足以增辉教史也。
1963年夏历六月廿二日示寂,世寿八十九,僧腊戒腊皆四十六,法腊三十八。八月十二日遵制荼毗,缁素弟子奉旃檀沉香千余斤,香闻数里,检获舍利四千余粒,塔建于九龙清水湾之湛山山麓。
主要著作有《金刚经讲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始终心要义记》、《普门品讲录》、《读书随笔》、《湛山文钞》、《念佛论》、《僧璨大师信心名略解》、《永嘉玄觉禅师证道略解》等。因其佛学造诣深厚,功德卓著,以他为代表的佛学学派被称为“湛山学派”。关于大师的传记,详见大师口述自传《影尘回忆录》。
影尘偈
法尘缘影本一心,谁将玄元作主宾。
大地拈来无不是,沧桑转变一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