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宁(1071)
(2013-01-16 19:03:49)
标签:
赞宁文化 |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
赞宁
赞宁(919—1001),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清泰初年入天台山受具足戒,精研三藏。后往灵隐寺,先学四分律,宗奉唐代南山律宗大师道宣。与人谈论,辞辩纵横,有“律虎”之称。内学之外,兼善儒、老、百家之言,博闻强记,擅长诗文,声望日增,为吴越王钱俶所敬,署为两浙僧统,赐“明义示文大师”号。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降宋。他以花甲之年奉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宗见之于滋福殿,多次宣召,赐予紫衣及“通慧大师”号,入翰林院。六年,充右街副僧录。七年,又奉诏回杭州编纂《大宋高僧传》,历时七年成书30卷;受到大宗褒奖,命僧录司编入大藏流通。淳化元年(990)任左街讲经首座,翌年任史馆编修。至道元年(995)掌洛京(今河南洛阳)教门事。咸平元年(998)加右街僧录。次年迁左街僧录,重修《大宋僧史略》(3卷,这是他的最后著作)。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于杭州祥符寺示寂,葬於钱塘龙井坞。崇宁四年(1105),徽宗加谥“圆明大师”。
赞宁不仅是一位佛教历史学家,而且还精通儒学和道学,曾奉诏撰写《三教圣贤事迹》100卷。另外,他还著有《内典集》150卷,《外典集》49卷和《物类相感志》10卷。
居天柱山(赞宁)
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音jiōng)。
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
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
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
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