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977)
(2012-08-14 22:18:27)
标签:
韩愈文化 |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
赠大颠禅师(韩愈)
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著南荒。
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
韩愈与大颠禅师
韩愈因见当时朝廷上下护持佛教,遂以尊儒排佛为己任。当时唐宪宗非常崇信佛法,迎接佛陀舍利入宫殿供养,韩愈上表“谏迎佛骨”,触怒宪宗,于是被贬到潮州当刺史。
当时潮州地处南荒,文化未开,大颠禅师道行超迈,深为大众所推崇,韩愈耳闻此地有一高僧,便带着问难的心情去拜访大颠禅师。时值禅师入定坐禅,不好上前问话,因此苦等许久。侍者看出韩愈的不耐烦,遂上前用引磬在禅师耳边敲了三下,轻声对禅师说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韩愈在旁听了侍者的话后,立刻行礼告退,并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不久,韩愈再次拜访大颠禅师,彼此论议往返数次,却仍息不下对佛教的鄙视之心。最后大颠禅师终于忍不住问道:“公自认自己的学问知识能比得上晋朝的佛图澄、姚秦的鸠摩罗什、梁朝的宝志公禅师等人吗?”
韩愈说:“与他们比起来,我自愧不如!”
大颠禅师说:“既然自觉不如他们高明,对于他们的善行懿德,公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
一句话问得韩愈哑口无言,从此一改对佛教的态度,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