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怀海(793)
(2012-03-02 22:00:26)
标签:
百丈怀海文化 |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
百丈怀海
马祖道一法嗣。
据《祖堂集》,百丈和尚系福州长乐县人,姓黄。另外有说怀海姓王,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
怀海生于唐开元八年(720年)(一说为749年),宪宗元和九年(814年)示寂,世寿九十五(一说六十六)。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大师早年在广东潮阳西山依慧照禅师落发,又到衡山依法朗受具足戒,后又往庐江(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因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江西赣县)弘法,于是就前往参学,是道一门下首座,侍奉道一有六年,得到印可。和百丈同时参学的还有智藏、普愿,他们各有所长,成为马祖门下鼎足而立的三大士。
据《景德传灯录·怀海禅师章》:“檀信请(怀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住严峦峻极,故号之百丈。”不久四方禅客云集,以沩山灵佑 、黄檗希运为上首,由是百丈丛林门风大盛。
大师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并且身体力行,开辟农禅并举之路。关于禅院事务的其他种种规定,怀海大师将它们编为一书,称为《百丈清规》,或称《禅门规式》。这一清规在百丈丛林推行开后,天下禅寺纷纷仿效,很快风行于全国。可惜《百丈清规》在宋代就已失传,当时禅林行用的是宗颐编的《禅苑清规》。元代朝廷令百丈山禅僧德辉重编清规,题名为《敕修百丈清规》,共8卷,但已非百丈清规的本来面目了。
沩山牯牛(百丈怀海)
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无题(百丈怀海)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福田衣
福田衣,是袈裟的德名,省称“田衣”,亦称“田相衣”。借田说法,譬喻持戒比丘,精进不懈,为人世福田,能令众生广植福,如世间的稻田能长稻禾,资养色身。故比丘所著割截衣,形如田相,称之为福田衣。宋道城《释氏要览》卷上引《僧抵律》云:“佛住王舍城,帝释石窟前经行,见稻田畦畔分明如是,从今依此作衣相”。
三衣法服(五衣、七衣、大衣)为“菩提上首”,为佛弟子顶戴奉持,乃至于恭敬供养,福报无边,道种绵延。袈裟,又称解脱服、福田衣。发心出家求解脱的行者,身披袈裟,安然无畏,不为外道邪魔所扰,三业持修,进趣菩提、证解脱道,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称解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