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南龙泉寺(701)

标签:
内八刹龙泉寺文化 |
分类: 北京佛寺(道场) |
龙泉寺(宣南)遗址位于陶然亭西侧的龙爪槐胡同2号。又称龙树院。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始建于宋代,创建人为谷静端禅师,号龙泉老人,故寺名“龙泉”,寺内原有龙泉井,水味甘美。后倾废。明正统八年(1443)秋,大兴隆寺僧万松在此处重新建寺。建有山门殿、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正殿、方丈院、僧舍、廊庑等。明成化九年(1473)五月立碑石以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该寺由住持无生禅师重修。竣工后,立重修碑,邀请顺治朝进士、康熙朝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熙撰写重修碑文。
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建筑:
①中路。从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大殿、后殿,山门已拆除。大殿建在高大的青石台基之上,面阔5间,七檩硬山顶,正脊雕有花饰。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配殿面阔3间,七檩进深;东配殿已拆。后殿位于寺院的最北边,面阔5间,七檩硬山顶,雕花正脊。主殿的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3间,七檩硬山顶,正脊为灰瓦排列而成的镂空花脊,山墙廊步开有券门,连接游廊。主殿的西边建有耳房8间,五檩硬山顶,灰筒瓦屋面,镂空花脊。中路西部廊庑位于大殿和后殿二座西配殿之间,面阔7间,硬山顶,当心间为门道,通往西跨院。
②西路。现仅存一进庭院,由正房、南房及西配房组成。正房面阔3间,七檩硬山顶,前出廊,镂空花脊,排山勾滴;南房为小式结构,面阔3间,五檩硬山顶;西配房面阔3间,小式结构,五檩进深,灰梗瓦屋面。
③东路。建筑已拆改。
全寺共有殿宇、僧舍等245间。寺内罗汉、神像78尊。东跨院原属龙泉寺的一部分,名兴诚寺,因寺内有一古槐树状若卧龙,故俗称“龙树寺”,后脱离龙泉寺而独立。清宣统年间(1909~1911)张之洞在龙树寺建7间北屋,取名“蒹葭”,常邀同僚到此宴饮诗赋。张之洞去世后,其门生、同僚将此改为祭祠,内置张之洞遗像,在院南墙另辟祠堂门。寺僧曾在龙泉寺的中部和西部为举善事创办龙泉寺孤儿院,后改为私立龙泉寺小学。1914年1月章太炎曾被囚禁于龙泉寺小院内(见章太炎囚龙泉寺)。张大千曾到此为寺僧作画。1926年8月林白水被军阀杀害,灵柩停于龙泉寺内。1949年后张之洞祠划入陶然亭公园,被改建为抱冰堂。尚存方丈院大殿2座,房各5间;配殿3座,房各3间。
现为某单位居民大院,有传达室,有“闲人免进”牌,较难入内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