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冷饭系列:曲水流觞上巳节(616)

(2011-04-04 19:43:48)
标签:

上巳节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曲水流觞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日是上巳节,又称元巳节、修禊节,还被称为“水节”。最初在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宋书•礼志》)大概是为了便于记忆,上巳节被固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日。还有一种说法:原本清明节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清明即是上巳,后来才分为两个不同的节日。上巳节是唐代的“三令节”之一,法定给假一天。唐宪宗曾宣布停止“三令节”中的中和节和重阳节赐宴,但是上巳宴会照旧。开成元年(836年)上巳节,适逢公主新婚,事务丛杂,上巳赐宴延至三月十三日进行,但并未取消,可见政府对此节非常重视。

上巳节的最重要习俗是临水祓禊(在水边行祭礼),以期消灾祛邪。上巳节以香草熏身、草药沐浴的风俗在战国时代就有,到了汉代,人们在这天到水边沐浴清洁,去掉疾病和不详,所谓“大洁”。关于宫廷祓禊的习俗,张说、刘宪、韦嗣立等人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中有所描述。唐德宗李适的《三日书怀因示百僚》写道:“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戒兹游衍乐,书以示群臣。”《旧唐书·德宗纪》记载:“贞元六年(790年)三月庚子,百僚宴曲江亭,上赋《上巳诗》一篇赐之。”据《晋书·束皙传》,战国时秦昭王三月三日在河边置酒,见金人自河中出,捧水心剑,后来用作咏帝王春禊的典故。诗中还提到兰亭集会曲水流觞的典故。阎朝隐的《三日曲水侍宴应制》写道:“陛下制万国,臣作水心人。”也提到捧水心剑的金人这个典故。

曲水流觞又称曲水流杯,是上巳节水边的重要活动。在弯曲的溪水中,将盛有美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任其漂流,人们各自守候一处,酒杯漂到谁所在的地方,谁就拿起酒杯把酒喝掉,还要赋诗助兴。庾肩吾的《三日侍兰亭曲水宴》一诗写道:“百戏俱临水,千钟共逐流。”以曲水流觞为契机,朋友藉此聚会,这类雅集最著名的要算是晋代王羲之和41位朋友在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相聚会稽山阴兰亭修禊之事了,那次盛会,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唐代时,上巳节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曲水流觞。上巳日皇帝赐宴曲江亭,王维的《三月三日曲江侍应制》一诗写道:“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唐代的豪门望族往往家中修建流觞池(或称流杯池),用作宴饮之用。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有《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长宁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后因发动宫廷政变被废,称韦庶人)所生,嫁杨慎交,其府中有流杯池,皇帝和皇后多次亲临。崔颢的《上巳》写道:“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描写都城长安倾城出动到水边祓禊的盛况。杜甫的《丽人行》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反映了水边宴饮、游赏的情景,而且女性也外出参与节庆,享受融融春光。

北朝至唐,上巳节还有射箭的礼俗。唐代上巳的大射礼盛于宫廷,《唐会要·大射》记载了太宗、高宗、玄宗时多次举行大射。《旧唐书·许景先传》中把上巳节称为“赐射节”,赐射是对射箭出色的人赏赐马或者丝织品等,因为耗资太大,开元八年(720年)在许景先的建议下废止了大射。在唐代,上巳节前几天,官府支拨专款,按照品级给官员赏钱,供他们举办宴饮活动,可以称为餐饮费或者活动经费。春游在很多时候也称为踏青。唐末五代的李淖《秦中岁时记》记载:“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践踏青草大概也是为了去除不祥,在今天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要仿效啊!

宋代以后上巳节流行头戴荠菜花,据说可以明目。柳也是避虫求祥之物,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唐中宗时,三月三日赐给侍臣细柳圈,戴上它可以避免虿毒瘟疫。《新唐书·李适传》也提到细柳圈避疠。上巳节还有竞渡的习俗,张祜有《上巳乐》诗,写宫女划船比赛的情景。

上巳、寒食清明这些民俗节日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份,正是“人间四月天”的好时节,适合外出郊游,享受自然风光,同时也增进人与人的交流。

2011-2-11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