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冷饭系列:西施的下落如何?(514)
(2010-09-03 22:45:26)
标签:
西施文化 |
分类: 诗史杂说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
西施的下落如何?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大美女,是越国派到吴王身边的“女间谍”。她把吴国给折腾得亡了国,但吴国人何苦怨恨西施呢?恨一个美丽的弱女子有什么用?是你的国家已经腐败到一定程度,就该灭亡了。要是说,吴国是被西施给颠覆的,那后来越国的灭亡又怪到谁的头上呢?难道又出了别的女间谍?显然不是。罗隐的这首怀古诗写出了家国沦亡的沉痛,用两重反问的口吻更加重了内心的感慨。
春秋晚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忍气吞声当了三年人质。他在被放回国后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美女中的美女——西施和郑旦。这两位重任在肩的美女经过了6年严格的专业训练之后(当时的所谓专业训练,无非是教她们学习歌舞等技艺,大不了教她们如何迷惑男人,不可能像训练女特务那样。)被作为进献的礼物送到了夫差的面前,顿时让夫差眼前一亮。可惜郑旦不如西施得宠,很快就病死了,留下西施专宠。
吴王夫差就这样迷倒在这位“捧心”美女的石榴裙下,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他赐死了耿耿忠心的伍子胥,偏听偏信伯嚭的谄媚(伯嚭先生在吴国亡国后被勾践杀了,全家被屠)。就在伍子胥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得到复仇的机会,突袭吴国,大获全胜,焚烧姑苏台的大火据说烧了三个月。夫差投降,越国接受求和,从此夫差耽于享乐,一蹶不振。又过10年,公元前473年,越国发动全面进攻,姑苏城陷落,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晚唐的皮日休写《馆娃宫怀古五绝》,有“不知水葬今何处”一句,关于西施的下落,有以下三种比较通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她入了越王勾践的后宫,成了勾践的小老婆之一。西施在夫差身边已经10多年,按说也差不多40岁左右了,勾践宫中自有无数水灵灵粉嫩嫩的小美女,况且勾践一想起她这么多年与恨得牙痒痒的夫差相拥而眠,心里也不会舒坦。假如是这种说法,西施多半终老宫中,但这种说法至少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第二种说法,她跟范蠡泛舟五湖,远走他乡。据说西施在被送往吴国之前就跟范蠡认识,甚至还曾经热恋。后来,范蠡等了旧情人近20年(如果算上训练的6年的话),一旦西施逃离虎口,他马上弃官而走(不走的文种就送了命),先在齐国做官,然后经商,发了大财,改姓朱,定居在陶山,后世人称“陶朱公”。西施和范蠡就这样慢慢一起变老。至于这种罗曼蒂克的说法可能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第三种说法,西施在完成越王勾践的使命之后,被沉水而死,所谓“水葬”。据《吴越春秋》,吴亡后,西施被杀,而且多半是沉江而死。“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亲士》)实行改革的吴起被车裂而死(记得商鞅是被车裂的),是因为他功劳太大遭人嫉妒;西施被沉江而死,是因为她太美了。为什么太美就被沉江呢?把西施处死是谁的主意?有说是勾践打着红颜祸水的旗号,把西施称为亡国妖孽,为了不留祸患,毅然把她沉入江中。还有说是勾践的老婆吃醋,派人把一块大石头绑在西施身上,然后把她推入钱塘江溺死。笔者更接受前者,是勾践狠心。估计勾践的老妻一来不敢私自处决老公的心上人,二来后宫里比西施年轻美丽的大大地有,犯不上跟这个半老徐娘较劲。
吴王枕畔的西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夫差相依相伴,她还记得自己的使命吗?她还强烈地要完成那个使命吗?十多年的岁月,夫差给了她那么多宠爱,她是否能够感觉到夫差真的爱上了她?她难道没有想过与这个男人白头偕老?但是她无法阻止越国的进攻,即使她甘心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枉然,她不能像《色戒》中的王佳芝可以终于说出那句“走吧”。一边是自己深爱的祖国,一边是深爱自己的男人。如何取舍?西施没有退路,她只能牺牲,什么都得不到,包括生命和爱情。在春秋那国家林立,战乱纷呈的时代,有多少国家愁、民族恨,能够使一个曾经天真无邪的浣纱女坚定地要致丈夫于死地?并且要灭亡了他的国家。也许西施的作用越到后来越是微乎其微,她的作用是消磨夫差的斗志,没有她,夫差难道会励精图治?即使夫差励精图治,吴国就一定不会灭亡吗?还是陆龟蒙说的好:“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西施,假如只是一位浣轻纱、采芙蓉的美女,嫁个如意 郎君,白头偕老,完全是另一种生活。但,命运由不得西施自己选择。
2010-9-3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