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冷饭系列:养在后宫的宠物(499)
(2010-06-09 10:41:35)
标签:
后宫宠物文化 |
分类: 诗史杂说 |
养在后宫的宠物有哪些?
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
——王涯的《宫词》之十三
“白雪猧儿”是宠物狗的品种,它贴着地走来走去,踏踏实实睡在红地毯上,不会受到打扰。冷清清的宫中,没有皇帝的眷顾,连宠物狗都很寂寞,实在闲得无聊,只能趴在台阶上对着萤火虫叫。
今人在家里养猫养狗,养鱼养猪,作为愉悦的方式和心灵的慰藉。古代,寂寞的后宫也常豢养各种动物,逗弄、表演、玩耍,甚至充当代步工具。
宫中一贯养猫养狗,《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怕猫。据《酉阳杂俎》记载,杨贵妃养的宠物狗叫康国猧子,玄宗和亲王下围棋时,杨贵妃抱狗在旁观战,贵妃怕玄宗输棋,就暗示宠物狗跳上棋盘搅了局。这宠物真是善解人意!
养鹦鹉。朱庆馀的《宫词》写道:“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宫女们行动没自由,言语也没自由,怕鹦鹉学舌,什么都不敢说,鹦鹉被困锁于金笼,宫女被幽禁于深宫,有着相似的命运。据《明皇杂录·逸文》记载,岭南进献的白鹦鹉被唐明皇和杨贵妃称为“雪衣女”,教它背诗,念几遍就会,比人都聪明。还说皇上博戏的时候要是形势不利,鹦鹉就飞来搅局,怎么跟杨贵妃那个宠物狗一个套路啊?
养猴。罗隐的《感弄猴人赐朱绂》写道:“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会耍猴也能当官,何苦费半天劲去考试。唐昭宗李晔喜欢养猴,连避藩镇治乱逃往蜀地时也带着驯养的小猴随驾,还给弄猴人赐红袍加身,享受“高干”待遇。
养鸡和鹅。《全唐诗》提到“斗鸡”有50余处,这项运动带有赌博性质,后代总是和不务正业联系在一起。“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神鸡童谣》)“神鸡童”贾昌因善于驯鸡、斗鸡,深得玄宗宠幸,享尽荣华富贵。唐朝好几个皇帝都喜欢斗鸡,僖宗除了斗鸡还斗鹅。
养蟋蟀。白居易的《禁中闻蛩》写道:“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蛩”就是蟋蟀。在宫禁之中听到到处有蟋蟀的叫声。据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的后宫女性把蟋蟀装在小金笼里,放在枕畔听其鸣叫,后来试着让它们相斗取乐,赌输赢。《负暄杂录》记载:“斗蛩之戏,始于天宝间。”历代皇帝都有斗蟋蟀的爱好,明宣宗尤甚。《清宫词》也提到“养蟋蟀”:“每值御门归殿晚,便邀女伴斗秋虫。”
养蜘蛛。杜甫的《牵牛织女》写道:“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七月七日乞巧节,宫女们捉蜘蛛放在小盒里,早起看蛛网的稀密程度,密者得巧多,稀者得巧少,是一种占卜游戏。蜘蛛这种“宠物”大概也就是“七夕”那阵子养。
养马和驴。宫中养马,主要用于出猎骑射、表演马戏、打马球。杜甫的《哀江头》写道:“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骑在马上的“才人”具有如此高超的射技,实在英姿飒爽。王建的《楼前》写道:“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天宝年间,唐玄宗过生日(千秋节),有盛大的舞马场面,那些马的表演动作都合乎音律。王建的《宫词》之十四写道:“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驯马以备打球。唐朝的成年皇帝几乎个个喜欢击球,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唐敬宗李湛就是被球友杀死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李贤的墓室壁上画了打马球图,20余人驰马,或逐击或助战,生动逼真。毕竟打马球是一项剧烈运动,对于娇弱女子不宜。据《旧唐书·敬宗纪》记载,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也就是分拨打“驴球”。除了养马,还得养驴。
养鹰鹞等鸟类。王建的《宫词》写道:“内人笼脱解红绦,戴胜争飞出手高。”“笼脱”是鹞,鹞是一种像鹰而略小的猛禽。“红绦”是一种专门牵系豢养的飞禽的红色装饰带。“戴胜”是布谷鸟。男子放鹰,宫中女性偶尔学放其它鸟类。
养鱼。王建的《宫词》之三十写道:“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写后宫钓鱼嬉戏的情景。
养羊。殷尧藩的《宫词》写道:“夜深怕有羊车过,自起笼灯看雪纹。”妃子们怕不经意错过了承恩的机会,大半夜起来小心翼翼地去查看雪上的印痕。养羊拉车,皇上坐在羊车上在后宫游走,羊停在哪里,他就在停留的宫嫔居所过夜。苦得许多后宫女子煞费苦心,投羊所好,“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养虎熊狮等猛兽。汉代宫中建有皇家动物园,进行斗兽表演,汉武帝曾有“手格熊罴”的壮举。还养狮子用于舞狮表演。上一期我们还曾说到冯昭仪为皇帝挡熊的事情。
2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