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宫怎么过“情人节”?(477)
(2009-06-10 19:40:58)
标签:
情人节七夕唐朝后宫文化 |
分类: 诗史杂说 |
唐朝:后宫怎么过“情人节”?
2008年起公假制度予以调整,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被确定为法定节日,给假一天。在法定节假日方案出台前后,有不少人提出在中国情人节这天应该放假一天。西方的情人节是 2月14日,中国的情人节是哪天?呼声最高的是农历七月七日,也称“七夕”,因为有牛郎织女的传说,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在唐代,这天是明确给官员们放假一天的。
“七夕”这个民俗的节日从何而来?
据《岁华纪丽》卷3引《风俗通》,《白氏六贴》引《淮南子》等文献的记载,古代神话把牛郎和织女作为夫妻,他们的爱情不被天帝认可,于是只能终年分居,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一次。所谓的“牵牛”和“织女”其实是天上的两颗恒星。“牵牛”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即河鼓,在银河之南,俗称牛郎星(扁担星)。“织女”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之北。织女星两侧的小星仿佛是她所用纺车的轮轴,牵牛星两侧的小星仿佛他扁担上挑着的一双儿女。农历七月,这两颗星距离最近。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古人根据天象创造的传说。
织女也称“天孙”(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布又快又好,而且善于女工(红),所以人间女子在七夕这天就会穿针引线向天孙乞求赐巧,这天也因此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的节俗有哪些呢?宫廷中如何过“情人节”?除了渴望相会和乞求得巧这两个最重要的内容之外还有什么?
最能表现七夕作为“情人节”的浪漫的是白居易的那首《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七夕那晚,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会,半夜时两人低声盟誓:在天比翼双飞,在地相携连理,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词句)骊山半夜私语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夜雨闻铃肠断声”,“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诗句)。唐明皇终究还是辜负了他的“解语花”,辜负了七夕的誓言。
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提到,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到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宫女们在庭院中摆放上瓜果、鲜花、美酒、菜肴,祭拜牵牛织女二星。其实,唐玄宗和杨贵妃只有秋冬时节才到华清宫居住,七夕的时候大概不会在华清宫里的长生殿私语盟誓,游赏宴饮也未必。借题发挥而已。
杜牧的《秋夕》一诗写道:“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红”一作“银”。“坐”,一作“卧”。)
“天阶”,指的是宫殿的台阶。这首诗描写的是后宫女性在七夕之夜的无奈和孤寂,看着牛郎织女欢聚,自己却形单影只,得不到皇帝的眷顾。蜡烛有心(芯),清光冷照画屏。秋扇见捐,长夜寂寥。
关于“七夕”之夜穿针乞巧的习俗,《西京杂记》里有这样的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汉代就有这个习俗。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九十三有:“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提到了“乞巧楼”。《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有“乞巧楼”一条:“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唐玄宗时,在宫里造了一座用彩锦编织而成的乞巧楼,有百尺高。(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百尺”大约有现在的十几层楼高吧。)楼上可以容纳数十人,摆放着瓜果酒肉,祭祀牛郎织女二星。嫔妃们一手拿着五色线,一手拿着九孔针(刚才《西京杂记》说汉代穿七孔针),在晶莹皎洁的月光下穿针引线,穿过去了,表示得到上天的赐巧(其实要是能完成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身就很手巧了,都不用乞了)。演奏典雅的清商之乐,通宵欢饮娱乐,民间讲究一些的人家都效仿宫中的做法。看来这个习俗是由后宫传到民间的。据说这天皇帝还特地允许宫嫔家中女眷入宫探望女儿,在乞巧楼聚诉衷肠。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宫中女性却见不到男人。后宫女子,难得长厢恩爱厮守,一度春风都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据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这晚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面结了网,就表示得到了巧。显然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宫女们在七夕那天晚上把捉到的蜘蛛关在小盒子里,早起打开看,以蜘蛛结网稀密预兆得巧的程度,如果蜘蛛结的网比较密实,那就是得巧多,如果蜘蛛结的网比较稀疏,那就是得巧少。
王涯的《宫词》之二十一写道:“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七夕之夜月光明耀,宫女们上楼(乞巧楼)穿针乞巧。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织女赐与人间女子的是手巧,而不是机关算尽的“心巧”。人间已经太多勾心斗角了,宫廷的争宠倾轧更为残酷。
后宫的女子,在七夕,除了渴望爱侣相会而不得,有望见见女性家属,穿针引线或者养蜘蛛乞求赐巧之外,宫中还有曝衣的习俗。《太平御览》卷31引《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有杜甫和沈佺期写七夕的诗可以为证。
杜甫的《牵牛织女》写道:“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沈佺期的《七夕曝衣篇》记述颇详:“……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按照传说,这天经常会有牛郎织女的眼泪从天而降,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天晒经书、晒衣裳,被雨淋了怎么办?
那仰望双星、穿针乞巧的宫女,独坐的哀愁,嬉闹的欢愉。在这浪漫而寂寥的七夕之夜,黑漆漆的孤枕边,望向那遥远的雾中的星。流星划过银河的时候,只剩下沉默。
200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