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人节(446)

(2008-09-18 11:56:37)
标签:

唐朝

节日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唐人节

 

唐代没有什么星期、礼拜之说,实行旬休,十天休一天(往往是在旬末的那天),比我们的七天休两天要辛苦得多,可是人家法定给假的节却有近30个(其中包括9个节气),给假50天左右。另外官员们还可以享受五月的“田假”和九月的“授衣假”各15天,一年的假期合计接近120天。这还不算冠、婚、诞等吉庆假,以及省亲假、侍亲假、祭祀假、拜扫假、丧葬假、病假、长告、装束假、路程假等等。

唐·李林甫等编撰的《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卷》讲到官吏休假制度时有这样的规定:“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 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假一日。”

这到底都是些什么节?

先说给假7天的,有3个节:元正是正月一日,为一岁之首,又称为元日、正日、元旦;冬至又称“冬节”、“大冬”,隋唐时称为“长至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清明的前一两天禁火,只能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通清明,唐初规定给假4天,后来改为7天。在这几个节日都要安排重大的祭祀活动。《唐六典》卷六《尚书刑部卷》记载:“官户、奴婢,元日、冬至、寒食放三日假。”身受奴役之人尚且给假,可见唐代对元日(元正)、冬至、寒食(通清明)这三大节日的重视。

再说给假3天的,也有3个节: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赏月团圆的日子,唐代起定为全国性节日;夏至是入夏以后的第四个节气,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腊,本为祭名,后指腊日,即腊月的第一天,南北朝时把十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定为腊日,或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

给假1天的节有20个:正月七日也叫人日、人节或人胜节;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即元宵节,与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合称“三元节”;晦日指正月三十日(或者二十九),隋代及唐初以正月晦日为中和节,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把中和节改在二月一日,并且作为太阳星君的生日(中和节与上巳节、重阳节合称“三令节”);春社、秋社,是我国古代春秋两祭社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这两个节气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出家的日子,四月八日是佛祖的圣诞日,也称为佛诞节或浴佛节(也有的认为二月八日也是佛祖的生日,因为历法不同,以十一月作为正月,则四月八日就相当于夏历的二月八日。);三月三日是上巳节,又称元巳节、修禊节、水节;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端五、重五、端阳,道教称此节为地腊节,唐人亦称天中节;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也称七夕,相传为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鬼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秋节、素节等,现又称敬老节;十月一日是寒衣节,天气渐冷,人们把纸糊竹扎的衣服鞋帽焚烧了祭奠祖先,在江南索性称为“烧衣节”;另外还有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6个节气,也是给假的。

唐玄宗崇尚道教,把二月十五日作为老子生日,也命全国放假1天。

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起,以每年八月五日玄宗降诞日为“千秋节”,天宝初,改名为“天长节”,全国放假3天。唐肃宗的时候把皇帝生日的3天假改成1天,把寒食通清明的假从4天增加到7天,假期终究超过了50天。

除此之外唐人还有一些没有明确给假的节。

唐人称正月二十三(另有正月二十日、三十日等多种说法)为天穿节,相传此日为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日,民俗在这天把煎饼作为供物,置于屋脊高处以祭祀,以其设供处接近天上,模拟女娲补天的行为,故又称“补天穿”。(明清时期北方地区把正月二十五称为“填仓节”、“添仓节”或者“天仓节”,有人认为跟天穿节是一回事,有人认为不是。)

此外,“花朝节”有二月二日、十二日、十五日、十八日等多种说法;“二月二,龙抬头”,也称为“春龙节”;四月一日清和节是唐人新添的节日,宋明以后逐渐为人们所淡忘;还有“三元节”之“下元节”,即十月十五日;也有把腊月八日作为“腊八节”,把腊月二十三作为“祭灶节”的。

时节的设置可以点亮人们的日常生活,唐人很热爱生活,也很会享受生活。他们在众多的节日里进行宗教祭祀、缅怀祖先,与人世的亲朋友好聚会宴饮,还有很多饮食上、衣饰上的习俗,华服美食,游艺娱乐,相互馈赠。每个节日都雅俗兼及,充实生动,丰富多彩。

 

2008-9-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