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涛(434)

(2008-07-11 07:42:30)
标签:

薛涛

古代才女

文化

分类: 诗词赏析

总向红笺写自随

——薛涛

 

解读才女佳作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这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寄赠元稹的一首七律。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官至宰相,他与白居易是莫逆之交,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关于他跟薛涛的交往,下文详谈。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写诗,形式上是要讲究声调平仄,言为心声,内容上自有自己的情态。可是,在自然与人世的“风光”之中我却有着自己细腻独到的感受。

想起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的小词,她“试问卷帘人”,在“昨夜雨疏风骤”之后的海棠花有什么变化没有呢?得到的回答却是“海棠依旧”,人家根本没有看出什么变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么娇柔美艳的花朵经过风雨的一番洗礼,一定凋零了不少,红色的花少了,绿色的叶子显得格外浓郁。那么难道都没有看出来吗?

多情的人,尤其是善感的女子,对于世间万物总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这感受却很难与别人分享。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究竟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莹洁美好,温柔朦胧,可是自己偏偏感觉它幽暗惨淡,压抑而没有光泽。“怜”不是可怜,而是怜爱,正因着爱这份暗淡的幽雅,才吟咏它。杨柳春风,经过雨丝的浸润会更加清新爽嫩,可是,我为什么会在这雨中的早晨为柳树题下诗句呢?因为柳枝不耐风雨,被打压得倾斜低垂,这深深触动了的内心。

因着一份与众不同的诗心,才会有着对自然事物的别样的关爱。因为内心有这份感动,才会形诸文字,为它们题咏。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碧玉簪,女子最常用的装饰物,代指女子可以招摇的美貌。外表的美丽希望它能够深藏不露,内心的感受总要通过诗篇来抒写。“长教”,任凭如此。

“红笺”可以指薛涛专用的诗笺。薛涛长期在浣花溪一带居住,那个地方造纸业很发达。薛涛喜欢写小诗,用篇幅大的诗笺太浪费了,她天性喜欢红色,于是就让工匠专门制作了一种深红色的精美诗笺,又风雅又实用,被称为“薛涛笺”。

“自随”,自己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一份心态,随意抒写,不刻意,不拘泥。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好男儿”也作“教男儿”。

“老大”指年华老大。《辞源》引《文选·古辞·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引唐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收拾”有解脱之意。《辞源》“收拾”条谓“解除、摆脱”,引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毕竟年华老去,无奈感慨,难以自解。而元稹比薛涛小10岁左右,芳华正茂。

《唐诗纪事》云:“元微之赠涛诗(指《寄赠薛涛》一诗),因寄旧诗与之云。”元稹的《寄赠薛涛》一诗是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所写,薛涛可能也是在这一年把这首所谓的“旧诗”回赠给元稹的。寄赠这首诗的时候,薛涛已经年过半百。

 

探究才女生平

关于薛涛的身世众说不一,根据张篷舟笺注的《薛涛诗笺》一书的说法,薛涛生于公元770年,元稹生在779年,薛涛比元稹大9岁。但是,有很多书上认为薛涛少于代宗大历三年,即公元768年,那就比元稹大11岁。

一般认为薛涛卒于文宗太(大)和五年或六年,即831832年,活了60几岁。

薛涛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做官到四川,死后,妻女就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天生敏慧。据说在她8岁那年,她父亲出题目,让她咏梧桐树,她随口吟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种迎来送往的,分明就是妓女的口气。谁知后来竟然成了谶语。

人们往往称薛涛为“女校书”,甚至把“校书”作为妓女的代名词。其实薛涛并非真的受封校书郎。诗人王建有诗赠给薛涛: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东风总不如。

 

“扫眉才子”就是才女,薛涛是才女中的佼佼者。

薛涛才貌双全,史书上称她“善篇章、足辞辨”,她善于交际,“乃营妓之中尤物也。”她16岁时,韦皋镇蜀,召她侍酒赋诗,于是她也就入了乐籍,身份相当于歌妓,但是这种高级交际花一般是卖艺不卖身的。

薛涛20岁的时候因事得罪了韦皋,韦皋罚她去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她献诗苦苦解释,总算得到韦皋的谅解。薛涛回到成都之后就脱离了乐籍,隐居在西郊的浣花溪很多年。晚年薛涛穿起道袍戴上道冠,终身未嫁。

薛涛正式的集子叫《锦江集》,共有五卷,可惜已经失传。现存薛涛的小诗不足百首,多为酬唱应和之作。

她洞晓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元人笔记《笺纸谱》这样说:“涛出入幕府,自(韦)皋至李德裕,凡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数十年间,自韦皋到李德裕,剑南节度使共换了十一位,每一位都被她的绝色与才华吸引,都赏识薛涛,并且与她诗词唱和。当时的名士,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等人也都与薛涛酬唱。

薛涛名动一时,为众人所瞩目,却毕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应有的幸福。

 

感悟才女心情

大概是在薛涛四十出头的时候,她遇到了出差(也有说是被贬)到四川的元稹。彼此诗酒流连,差不多在一起度过了一年的美好时光。元稹回到长安后曾寄诗给薛涛:

 

锦江滑腻岷峨(峨眉)秀,化作(幻出) 文君及(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皆(多)停笔,个个郎君(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髙。

 

很多笔记小说记载了元稹的这首诗,文辞多有出入。

“别后相思隔烟水”,烟水阻隔,再难相见。也许是交通不便,况且也没办法发手机短信,联系自然少了。人生是萍水相逢,就让它萍水样错过。

薛涛八九岁就能赋诗,那时候元稹还没出生。我一直不肯认同那种姐弟恋的说法,我更觉得薛涛应该是元稹的红颜知己。薛涛不仅是元稹的红颜知己,也是很多文人名士的红颜知己。红颜知己是很难拥有真正的爱情的。

曾经感觉薛涛天生就该是个名妓,没有贬意。那时候的歌妓也并不是以卖身为职业的。只觉得她若是寻常嫁了,实在辜负了她的才华。娶她的男人也未必觉得幸福。倒是做个交际花,交接些达官名士更合适些。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况且,这种极品女人做情人还好,娶回家,再见不到流光溢彩。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过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这首敦煌曲子词表达的或许正是如薛涛这般女子的无奈。

有人说,身世如漂篷,萍踪难驻,斡旋在男人的领地,或许薛涛的心被磨出了茧。我倒更希望薛涛在历经人世沧桑之后,能够心如止水。依然可以风情万种,却有着一颗平常止水心。

我曾经写过一首歌词,叫《红颜知己》,有这样几句:

红颜知己也是前生的缘,繁华过后我与你千里共婵娟。

红颜知己也是前生的缘,踏平坎坷我与你妩媚望青山。

人生得一知己是红颜。

很多男人希望有个善解人意的女子成为他们的红颜知己,最好那女子还要拥有赏心悦目的容颜,痴情有度,柔情不腻,才情洋溢却绝不清高,冰雪聪明却要温婉柔顺。“一片赤诚心、万种风流相。”既无限坚贞,又风情万种。

别说这样的女子众里难寻,即使真的在现实中出现了,又有几个男人懂得珍惜?再好的女人,做梦中情人完美无瑕,一旦出现在现实里,一旦乖乖地被他拥有了,正如张爱玲所说,白玫瑰成了饭粒子,红玫瑰成了蚊子血。

做贤妻良母,倘若与男人白头偕老,至少有份亲情,左手摸右手,不会感觉到激情,但是一旦失去,疼痛是刻骨铭心的。做红颜知己,假如有爱情,不过是个瞬间,没有爱情,成了“哥们儿”,闹不好还维持不到普通朋友的程度。

有这样的缘分当然难得,但女人千万别寄望太高。感情的事,伤不到男人。

如果做男人的红颜知己,就要随时可以放下,红颜未老恩先断。

能够给男人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或许是红颜知己最完满的结局。

 

2008-7-5

2008-7-6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梅妃(433)
后一篇:朱淑真(43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