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杨慎情感 |
分类: 诗词赏析 |
在流逝中沉淀永恒
――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因为这首词被用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很多人误以为它的作者是罗贯中。其实,这首《临江仙》原是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被清初的毛宗冈父子移置到《三国演义》的卷首,使之名扬四海。
历史的奔腾与沉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历史的变迁,自然的规律,竟是如此无情。
“是非成败转头空。”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这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一种豪迈和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之后的失落、孤独,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一个“空”字,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词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是对英雄伟业的讴歌还是否定?要我们慢慢体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无助与苍凉。
“一壶浊酒喜相逢。”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在孤寂苍茫之中有了一份心灵的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谴词形象生动,于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杨慎的身世浮沉
杨慎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及第,授翰林修撰,后充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他因为直谏触犯了明世宗(前因后果比较复杂,不在这里讲故事了),被谪戍云南,流放终生。其生于蜀,祸于京,成于滇。有《升庵集》传世。
已故作家汪曾祺曾到杨慎的故乡四川桂湖并题诗:“桂湖老桂弄新姿,湖上升庵旧有祠。一种风流谁得似?状元词曲罪臣诗。”
在明代文人中,杨慎的才气学识与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称奇的。他的父亲是太子的老师,家境优越,他24岁就中了状元,春风得意,成了众口一词赞美与羡慕的蜀中才子。然后为官十年,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龙颜”,让皇帝不高兴,杨状元和他的众多位同事在宫门外被剥掉裤子和尊严,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然后谪戍边关,在当时边远而落后的云南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35年。
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谋而合的感触。即使明代的杨慎受到宋代苏轼的影响,那也一定是相同的际遇催生的深深的同感,不仅限于字句修辞的模仿。
杨慎之所以能够以这样高远而深邃的眼光看待历史,产生出这样令人触痛的感慨,写下这样气度宏阔的词篇,跟他的个人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山永恒,人生短暂。杨慎愈老愈深悟这一点。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数百载之下,犹自慷慨激昂。淡语深刻,绝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但又非要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这或许就是所谓“无技巧”的境界。
杨慎何以能在这“无技巧”的境界中游刃有余呢?
他不是生来命运多舛,而是曾经那样春风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富贵家学,生而拥有;功名爱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想回到从前平静的生活,再想回到美丽的故乡,已经不可能。回首来路,繁华不再。天赋的才华加之别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词更加体现出淡语深刻,举重若轻的浑然大气。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又何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感悟生命的本质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我们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我们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流逝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声历史的叹息,并在这叹息中找寻时空永恒的支点。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虚名微利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很多人明知无奈,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悟生命的本质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痛彻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难,借鉴别人的人生感悟有时候也会使我们豁然开朗。杨慎的这首词给我们太多深刻的感悟和感发的力量。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事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付。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那滚滚江水虽然一去不返,但总会在奔腾中有一些不可磨灭的东西沉淀下来,总会留下不变的青山的倒影。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我们的生命是一瞬的灵光,要让有限的生命留下永恒的印记。
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2005.1.28写
2006.4.8压缩
2007-12-16修改
2008-5-20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