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方成文化 |
分类: 人物访谈 |
传说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捏出来的。我没见过上帝;但确实看到,也实在感觉到我接近的那些人,个个都把我当作一团泥,用手使劲捏,想把我捏成和他们一样。我用镜子照照,果然,他们并没有白费劲。可因为捏的人多,谁也无法把我捏成和某一位一模一样。泥是越捏越吃力的,因为渐渐失去水变硬了。我看,人大概也一样。——方成
方成:此生无巧不成书
漫画家方成先生有这样一段自述: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他是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之后在研究所从事化工研究,阴差阳错竟然改行画漫画,并因此名满天下。
自称“中山郎”
在广东省靠珠江口的地方,有个香山县,自从县里的翠亨村出了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香山县就改名叫中山县了。那是方成的故乡,他与孙中山先生同宗。
离翠亨村不远,有个左埗头村(现称左步村),村子不大,住着欧、孙、阮三大姓人家,其他姓的人很少,今天的方成就是当年孙家的“三郎”孙顺潮。同村的阮姓出了一位大明星——被迫自杀的阮玲玉。
“我们说的话属于闽语系的,跟广州话截然不同。我们说‘下雨’,发音差不多是‘着火’,北京人一听吓一跳。”方老的普通话很标准,听不出哪里的口音。
说起童年的往事,方成记忆犹新。他讲了这么一件事:“一天,妈叫我到小铺打一瓶酱油。回家路上,一位叔叔向我喊:‘看呀,你这瓶底是漏的!’我慌忙把瓶底翻上来看,酱油洒了一地,逗得人哈哈大笑,叫我小傻瓜。”
方老出生在北京,曾在四川、上海、香港等地居住,在家乡的时间非常少,但他对家乡却爱得深情执著。他曾请人刻“中山郎”(非“中山狼”也)闲章一枚,书画落款也往往是“中山方成”。几年前,他把自己毕生收藏的书画和自己的上百件精品全都捐给了家乡,不求任何回报。无论走到哪里,他最常说的一句就是:“看!这是我们中山的灯!”因为中山以生产灯具闻名。
考大学智力不及格
因为父亲在当时的北平工作,方成出生在北京。小时候他跟着母亲回家乡住了几年,九岁的时候又回到北京,插班上四年级,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初中毕业是在1933年,就在那一年父亲被裁失业,于是全家彻底迁回广东的乡下。他留在北京读住宿的高中。
他1936年高中毕业,想学医,想救国。那时候各个大学都把自己招生考试的日期公布出来,没有统一的高考。他首先投考燕京大学,报考医学系,结果其中智力测验不合格,智力不合格的人是没有资格当医生的,当然就没有考取。
于是投考武汉大学,考试那天婶母强行留他吃午饭,耽误很多时间,迟到不准入场。恰好武汉大学请来监考的老师是教他中学的老师,私下里把他放进去了。
他还投考了河北工学院,经历更传奇。他极少看课外书,只是偶然看到一本科学杂志,看到一道题,有算法,结果居然在考场上见到了这道考题。
“那道题是用一杆卖菜的小秤来测一根很长很粗的铁轨的重量,我看了算法,考试的时候不但很容易做出来,还画上了插图,结果就考取了,总分是第一名。”若干年以后方老对那道物理的计算题记忆犹新。
后来他选择就读武汉大学化学系,原本是准备学制药的。
最初的漫画经历
七七事变,日本大肆入侵,方成向学校申请休学两年,到香港住在舅父家。
1939年,武汉大学西迁到四川乐山县,方成重新报到入学,继续读化学系。他和政治系的一个同学参加“抗战问题研究会”的话剧活动,同学担任导演,他是化妆师并且主持音响效果。后来这位同学提议大家一块儿办一张文艺性的壁报,并为壁报取名《黑白》,壁报社就叫“黑白社”,方成主持漫画部分,每周出一期。
之前他也很少画漫画,最先是以自己身边的事情作为题材,比如乐山气候潮湿,学校宿舍很简陋,老鼠很多,于是老鼠就成了漫画题材。还有就是臭虫特别多,“晚上被臭虫咬得无法入睡,只得爬起来抓臭虫,抓住掐死,放进折成的纸袋里。掐死一个数一个,直到天亮,足足六十个。想起这件事,画成《一觉醒来》。”
刚涉及漫画创作时,他比较熟悉连环漫画的艺术技法,慢慢摸索独幅漫画的创作方法,边画边学。
谈到漫画的技法,方成这样说:“漫画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形式,想说什么就画出来,但表达是讲究谐趣和幽默的,这是漫画艺术方法的特性。语言很自由,什么都说,漫画也就同样自由,什么都可以入画。当然,画漫画也要遵守艺术品的共同要求,以美的手段用笔。”
最近这二三十年,方成主要采用中国画的水墨技法画漫画题材,构思新颖独到,线条的工夫自然纯熟,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冯玉祥赠画
方老说:“我最早得到的一幅画,不是求来的。”
多年来,方老收藏了许多名人书画,可谓是价值连城,但他全部捐赠给故乡中山市,这中间就包括他的第一幅收藏的画作——冯玉祥画的辣椒。
方老1942年大学毕业,当时黄海化学研究社从天津迁到乐山之南的五通桥镇,于是他就到研究社做了助理研究员。
1943年的某一天,他正在实验室工作,忽然见到社长陪着一位身材魁梧的人来参观,永利公司(另外一家化学研究社)的刘学义工程师也陪着。当时,方老经常给同事们画速写像,知道来参观的是冯玉祥将军,他急忙找了张纸跟上去,想画一幅冯将军的速写像。因为冯将军外部特征突出,而且以前又见过照片,漫像很快就画成了。
刘学义先生跟方成的二哥是同学,平时他们就熟识,他见到这张速写,说应该送给冯将军,并且热情地带着方成去冯将军下榻的招待所拜见。
冯将军见到速写很高兴,说:“你给我画一张,我也给你画一张。”说着就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张,画的是三个辣椒,还一一着上颜色,并且在旁边提上一首短诗:“红辣椒,绿辣椒,吃起来味最好。大家多吃些,定把倭寇打跑。”
因为失恋远走他乡
方成初恋的对象是四川大学外文系毕业的郭小姐。他这样回忆道:“她是带有西方风度的女孩,是话剧活动积极参加者,会画画,会粤语,很聪明,对我很友好。”
有一天晚上,女孩说家里没有别人,约了方成去她家。二人谈得很投机,还互相画像。女孩画得很像,方成心不在焉,总也画不成。但是那天年轻的方成什么都没有表示,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还是好朋友,还没有开始谈恋爱。
后来,方成感到时机成熟了,于是他把女孩约到后山,明确向她表态。没想到,竟然遭到了拒绝。以后以情书示爱,还是受拒。初恋受挫,使得方成心里很是不好受。
再后来,女孩特意约他同游乐山,因为没钱,走着去的,但是路上却没有话说。方成异常苦闷心烦,从此夜夜失眠。于是决心远离那个让他伤心的地方。
就这样,他远走他乡,去了人生地不熟的上海。
“这是促使我改行从事漫画工作的重要原因。”方成毫不犹豫地说道。
老天爷的安排
1946年,方成从化学研究社辞职,从四川到了上海,重新找工作。
“那真是闯着去的,也是为生活闯出一条新路。”谈到闯上海的经历,他当年的勇气实在令人感佩。
初到上海,生活无着,手里也没有什么钱。有一天,他看到《新闻报》上一家广告公司招聘绘图员,他急忙一大早就去到招聘处,接待人是联合广告公司的绘图室主任——美籍犹太人皮特先生。皮特让他画一幅画,他只会画漫画,就画了几个漫画人物,没想到皮特见了很高兴,用英文说:“行,就用你吧。”然后让后面排队应聘的人全都回去。
方成在上海没地方住,征得皮特同意,就把行李搬到公司来,住在皮特办公室旁边堆放杂物的小房间里,以纸当床。几个月之后,因为皮特偶然看到方成正在画一幅讽刺美国人的漫画,于是把他辞退。他不再为广告公司做绘图员,却很快被聘为《观察》周刊漫画版的主编。
1947年底,方成从上海回家乡探亲,因为时局动荡,于是避居香港,1949年夏天,全国即将解放,他决定返回上海,结果吴淞口被沉船堵住,去不成。找朋友帮忙,结果搭便船和一批民主人士北上。
“我虽然画了三年漫画,但还没决定以此为业。”
北上路过天津,方成特意去拜见曾在武汉大学任教的南开大学校长吴大任教授,他想的是希望能够在南开大学任化学系助教。但是因为同伴们着急到北京去,他没有来得及办成此事。到了北京,他受到民主人士同样的待遇,还一同参加了十月一日开国大典的隆重仪式。后来经同行的端木蕻良介绍,到《新民报》担任美术编辑,几个月以后,经华君武推荐,调到《人民日报》编辑部,画新闻漫画。
回忆几十年的漫画历程,方老由衷地感慨:“都是老天爷安排的,由不得我。”
2008-3-18
2008-3-19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