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首关于宫女来月经的唐诗说起(331)

(2008-03-02 11:03:33)
标签:

宫女

月经

红铅

戒指

调经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从一首关于宫女来月经的唐诗说起

 

王建的《宫词》之四十六写道:“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唐代以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导水入城,“白玉渠”不是水渠的名字,而是指用汉白玉砌成的水渠。“入月”就是来月经。要通过隐秘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闯红灯”。宫女们在来月经的时候不小心把裙子弄脏了,于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边洗裙子。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19指出这首诗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个是“天家何至自洗裙裾?”说嫁到了天子之家的女人难道还自己洗衣服不成?另一个是“密奏云云,更不谙丹的故事矣。”说“密奏”不合后宫制度,宫中女性来月经的时候应该是用朱砂涂脸。

用丹朱在脸上作红色标记的事是这样的:

据《史记》记载:“程姬有所避,不愿进。”注释这样说:“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的的为识,令女史见之。”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老婆,都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共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她不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很醒目。这里并没有说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让主管的“女史见之”,那么,由主管人员“密奏”也该是合情合理的。

宫中女性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关于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我看到很多种说法,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汉代后宫实行的做法。

据《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有人把金戒指被称为“经戒之”,表明月经期间戒除性行为,是一种警示标志。(我很怀疑那时候的语音跟现代语音是否如此接近)

还有说法是: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左银右金,都是戒指。

再看看这种说法: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经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要是再去考证究竟是戴在哪个指头上,估计又会出现无数种说法),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平常,宫女们则把银环戴在右手。

不管金的、银的,戴哪个手上,各种说法不一,横竖来月经戴戒指“戒”性生活。

既然说到宫女来月经的事,不妨说说与此相关的“红铅”这种所谓的丹药。

“红铅者,天癸水也。”什么是天癸?《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天癸也。”其实,“红铅”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经,而是处女的第一次月经。“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坎离”是《易经》提到的卦相,阴阳水火既济。“首经”阳气最足,从女人阴户流出来之后保持鲜润,不马上变色,对男人是大补。

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为了长生,后期主要“研究”房中术。在道士的理论中,房中术本身就是养生术的一种,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服用密制的丹药,并且多与童贞的处女交配,就可以达到采阴补阳、延年益寿的效果。明世宗嘉靖一朝,为皇帝炼制春药成了道士们的主要任务,其中以“红铅”(也叫“先天丹铅”)制成的小药丸最为有名。

为了炼药,有关部门大肆采选民间十三四岁豆蔻年华的少女入宫,一方面为炼制红铅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充当世宗以泄欲进行采补的工具。

红铅丸的成分除了“首经”,还有多种中草药、矿物质以及“秋石”等。秋石,有说是童男子的小便,有说是童男、童女的小便均有。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先生说,明代道士所炼的“秋石”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也就是说,加入秋石,红铅丸更具春药的功能。服用红铅丸,皇帝精力更加充沛,可以与更多童女性交进行“采补”。

此外,明世宗还命令宫女们每天天不亮就去御花园为他采集“甘露”,很多宫女因此累倒、病倒。也有说为了获取红铅的原料,给那些年幼的宫女大量服用催经药物,对宫女们的身心造成极大摧残,甚至导致宫女送命。于是在嘉靖21年(1542年)10月20日夜里,宫中发生了宫女试图勒死世宗的“壬寅宫变”,结果杨金英、邢翠莲等10余名宫女和端妃曹氏都被凌迟处死,并被族诛。

最后说说宫女们月经不调的事,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病,据说赵飞燕姐妹为了美容,把一种含有麝香成分的“息肌丸”放在肚脐里,结果导致闭经不孕。对于后宫女子来说,月经不调影响生育,是大事。宫中御医为皇后、嫔妃、宫女治疗闭经、月经愆期,所开的处方药中常有大黄。慈禧经常服用的“通经甘露丸”和“乌金丸”都有熟大黄的成分。不知效果如何。

再回头看王建那首诗,写的是宫廷生活的一幕场景:在大好春光之中,来月经的宫女们相伴到水边洗裙子。于是又生出一个疑问:宫女们不是皇帝名义上的小老婆,她们并没有轮番侍寝的义务,即使来月经也没有必要“密奏”皇帝知道呵。看来这些洗衣服的女子并非宫中从事杂役的一般宫女,很可能是处于较低等级的妃嫔。

 

2007-7-17写,由于电脑出故障,18号重新打印,边打边改。

2008-3-2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