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郭志坚新闻联播文化 |
分类: 人物访谈 |
2007年12月9日,郭志坚首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的位置,与李瑞英搭档主持节目。加上之前的海霞、李梓萌、康辉,至此四大新人已逐一亮相。这是《新闻联播》近三十年来首次如此密集地启用新人。郭志坚才一亮相就被公认为是“以冷峻严肃为主要面部表情的央视播音员中笑容最多的一个”,他的笑容赢得了不少好评,还被称为是“最帅”的新闻主播。
郭志坚:不会因为杯子不同而改变生活的味道
一个多月之前就打算采访郭志坚,那个时候连他自己还不知道会成为《新闻联播》的男主播之一。在很多人沉浸于喧嚣与浮华之中的时候,他一如既往固守着对于播音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就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来,平静地踏上梦想的舞台。
约他在12月30号见面,他说晚上七点半下班以后请我吃饭。而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他是上的什么班,见面以后才知这天是他第四次在《新闻联播》出镜。
两个小时里,他侃侃而谈,爽朗但是并不浮躁,稳重但是并不沉郁。他开车送我回家的路上,得知他的儿子正在发着高烧。我的心里充满不安,而他的态度一如从前,亲切随和。
迷上朗诵是因为“自闭”
“小时候我性格特别内向。”郭志坚笑着说起来,很阳光的样子。
紧接着,他说到自己内向的原因。他的哥哥姐姐比他大10几岁,父母上班,哥哥姐姐上学,他就被锁在家里,从小就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玩。
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篇课文的朗诵,说第二天课上要检查。郭志坚就在家反复读那篇课文,读着读着,他忽然找到了一种感觉,喜欢上读课文,喜欢上了朗诵。
初二年级的时候,全校举行演讲比赛,竞争者中有许多是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郭志坚不仅参加了比赛,还一举夺得了第一名。于是,他又被选送到市里参加演讲比赛,结果又独占鳌头。
他意识到自己恐怕一辈子都要跟声音艺术打交道,也坚定了要在这一领域不懈能力的信念。借着家里要让他好好学习外语的机会,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砖头”录音机。
郭志坚娓娓讲述起他对于朗诵最初的痴迷:“偶尔也听了几次外语。我不仅喜欢听广播,而且还觉得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很好玩儿。一开始就是对着录音机朗诵,念课文,念诗,录下来自己听。后来觉得不过瘾,又从别人家借来一个录音机,一个放音乐,一个录音,配乐诗朗诵,自己欣赏,自己揣摩,感觉越来越好。”
“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选择播音这个职业的?”
“大概就是初中那会儿。喜欢朗诵,喜欢听广播节目,尤其喜欢听新闻广播。那时候,我深深被夏青、方明的声音所感染,对播音员这个职业充满神往的感觉。”
“没想过上《新闻联播》吧?”
“没想过。做梦都没想过!不过我们当时有的老师知道我喜欢朗诵,就说你将来要做个像某某那样的播音员。某某当时就是《新闻联播》的主播。”
“我很努力,也很幸运!”
学生时代的郭志坚不太爱说话,属于踏实肯干型。他内心很有自己的想法,对理想非常执着,但是并不锋芒毕露。
大二的时候,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新闻》招主播,他们全班40个人全部去考,结果就留下了他一个人。
“第一次播新闻什么感觉?”话一出口,发现是个俗不可耐的问题。
郭志坚笑着伸出三个手指:“一个字——紧张!”我们不由得相视而笑。他的幽默总是恰到好处,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他有些演小品的天赋。
“你还能主持节目?感觉你天生就是播新闻的!”
“播音和主持不分家,别以为播音就是一本正经坐在那里念稿,播音也要有一种放松的状态,要配合播报的内容调整自己的情绪。”
郭志坚从小喜欢写作,如今就是再忙他也会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那里有不少他关于人生感悟和自我成长的短文,他曾在《我是幸运儿》那篇博客中写道:“浑浑噩噩睁眼一看,自己成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的播音员,冷静之余仔细揣摩,天哪!是真的吗?咬了咬手指——还真疼。”
播了10多年新闻一下子成了“新人”
1997年底,郭志坚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中央电视台招聘《早间新闻》的播音员。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和样带。
“我根本没敢报什么希望。全国得有多少人把录像带寄去啊?还不得跟工地堆的砖头似的!忽然有一天,罗京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你来试试吧。试试就试试,真不敢有什么指望。”
没想到这试一试的心态,让他减少了很多负担,在众多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
1998年,郭志坚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此后在播音组,播了《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新闻30分》、《整点播报》等除了《新闻联播》之外所有的新闻节目。
“你直播新闻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进直播间之前,突然编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交给你一张修修改改的文稿,告诉你临时要加一条重要的内容,而且一再强调一个字都不许错。有时候台长就站在身后。那种压力真是难以形容。”
备稿的时候,大家经常为了搞清一个字音查若干遍字典,甚至打电话到国家语委请教专家。他不仅工作时精益求精,丝毫不能马虎,平时也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为不是每一篇文稿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回忆自己刚进中央台的时候,郭志坚说晚上睡觉经常做噩梦,不是梦见提示器看不清楚,就是梦见自己“说都不会话了”。现在想来那都是强烈的责任心给自己造成的巨大的压力,要对得起观众,也要对得起自己。
要是从1994年在北京电视台播《北京新闻》算起,郭志坚已经播新闻快有14年了。现在却被一口一个“新人”叫着,因为毕竟是《新闻联播》的新面孔。
“播了10多年新闻,一下子成了新人了!”郭志坚又灿烂地笑了,好像成了“新人”自己又年轻了很多。
是啊,对于郭志坚来说,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难忘的“一二九”
他是在出镜前几天才知道选中自己上《新闻联播》的。至于在全台主持人当中进行筛选的过程他全然不知。
郭志坚在博客上贴出了若干张12月9日在《新闻联播》首次出镜的照片,一个字也没有写。
“网上有很多评论,说你播新闻很亲切,还面带微笑。难道不紧张吗?”
“网上的评论我都不看,不是不当回事,而是真怕评论看太多了会对自己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哪怕人家都说好,压力不是更大吗?赞美也会变为压力呵!我也不是刻意要表现微笑的风格,表情、姿态等等都是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
“家里人什么反应?”
“我父母根本不知道我出镜的事,我没跟他们说,他们也不常看电视。后来有一天看到报纸上说我上《新闻联播》了,他们才打电话问我。我儿子那天正跟他妈妈在台里吃饭,食堂里有电视,看到我出来,他拍拍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拍拍自己胸脯,没说话,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平常他也经常看到我播新闻,他一定觉得那天跟平常不一样。我爱人怕给我压力,不说这个事。”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书记马桂芬这样评价郭志坚在“12.9”的表现:“他还是有点紧张。声音的运用有些拘谨,如果能够再放开一些,表现会更加完美。郭志坚的形象很正,阳光帅气,这是他很大的优势。阳光并不代表着失去了节目本身的恢弘大气,而是添加了清新的感觉。”
“光环”之下的平淡生活
问到郭志坚的业余爱好,他说:“我特别爱看战争片,看军事题材的片子。为了看战争片,我在家里还买了一套家庭影院。”
“我觉得在战争的状态人性特别真实。”这是郭志坚的解释。
“喜欢学英语,跟外国人交流。”
这又让我感到吃惊。郭志坚是个很内向的人,他从小喜欢的都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游戏。怎么忽然变得愿意与人交流了呢?
“我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一种好奇心。我跟外国人谈话的时候,为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宗教信仰的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经常想办法让他们多说话,有时候故意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让他们滔滔不绝地说。”
“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郭志坚的身材让很多人误以为是运动员,尤其是篮球运动员。
“游泳。还有散步。我有时候一个人围着旁边的玉渊潭公园散步,转一圈大概40分钟左右。”看来他喜欢的也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非对抗的活动,而不是那些紧张激烈的球类运动。
有人说郭志坚长了一张标准的“新闻脸”,他的主持风格很大气,而且他播新闻时嘴角偶尔的微笑让观众感觉很亲切,很舒服。别人评价郭志坚的帅气,说是他往那一坐,露出一个微笑的时候最帅。
采访即将结束时,郭志坚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班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以后和老师一起聚会,这些学生有的功成名就,有的一事无成。老师拿出各式各样很多个杯子,全都倒上水,让学生们选择。学生们先选择的都是当中最精美的杯子。然后老师对他们说:“无论杯子是什么形状,什么质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装的水都是一样的。”
“你现在是被装进了一只万众瞩目的杯子里?”
“水还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使用不同的杯子而使生活改变味道。”
郭志坚,1971年7月出生在河北张家口市。自幼喜爱写作和朗诵。1992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96年进入北京电视台播音部,担任《北京新闻》播音员。两年后调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先后主持《晚间新闻报道》、《现在播报》、《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
2007-12-31(凌晨)初稿
2008-1-1(凌晨)修改
2008-1-1下午再改
2008-1-3中午再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