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志坚:不会因为杯子不同而改变生活的味道(273)

(2008-01-03 01:17:17)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郭志坚

新闻联播

文化

分类: 人物访谈
郭志坚:不会因为杯子不同而改变生活的味道(273)
 

2007年12月9日,郭志坚首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的位置,与李瑞英搭档主持节目。加上之前的海霞、李梓萌、康辉,至此四大新人已逐一亮相。这是《新闻联播》近三十年来首次如此密集地启用新人。郭志坚才一亮相就被公认为是“以冷峻严肃为主要面部表情的央视播音员中笑容最多的一个”,他的笑容赢得了不少好评,还被称为是“最帅”的新闻主播。

 

郭志坚:不会因为杯子不同而改变生活的味道

 

一个多月之前就打算采访郭志坚,那个时候连他自己还不知道会成为《新闻联播》的男主播之一。在很多人沉浸于喧嚣与浮华之中的时候,他一如既往固守着对于播音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就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来,平静地踏上梦想的舞台。

约他在12月30号见面,他说晚上七点半下班以后请我吃饭。而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他是上的什么班,见面以后才知这天是他第四次在《新闻联播》出镜。

两个小时里,他侃侃而谈,爽朗但是并不浮躁,稳重但是并不沉郁。他开车送我回家的路上,得知他的儿子正在发着高烧。我的心里充满不安,而他的态度一如从前,亲切随和。

 

迷上朗诵是因为“自闭”

 

“小时候我性格特别内向。”郭志坚笑着说起来,很阳光的样子。

紧接着,他说到自己内向的原因。他的哥哥姐姐比他大10几岁,父母上班,哥哥姐姐上学,他就被锁在家里,从小就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玩。

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篇课文的朗诵,说第二天课上要检查。郭志坚就在家反复读那篇课文,读着读着,他忽然找到了一种感觉,喜欢上读课文,喜欢上了朗诵。

初二年级的时候,全校举行演讲比赛,竞争者中有许多是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郭志坚不仅参加了比赛,还一举夺得了第一名。于是,他又被选送到市里参加演讲比赛,结果又独占鳌头。

他意识到自己恐怕一辈子都要跟声音艺术打交道,也坚定了要在这一领域不懈能力的信念。借着家里要让他好好学习外语的机会,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砖头”录音机。

郭志坚娓娓讲述起他对于朗诵最初的痴迷:“偶尔也听了几次外语。我不仅喜欢听广播,而且还觉得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很好玩儿。一开始就是对着录音机朗诵,念课文,念诗,录下来自己听。后来觉得不过瘾,又从别人家借来一个录音机,一个放音乐,一个录音,配乐诗朗诵,自己欣赏,自己揣摩,感觉越来越好。”

“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选择播音这个职业的?”

“大概就是初中那会儿。喜欢朗诵,喜欢听广播节目,尤其喜欢听新闻广播。那时候,我深深被夏青、方明的声音所感染,对播音员这个职业充满神往的感觉。”

“没想过上《新闻联播》吧?”

“没想过。做梦都没想过!不过我们当时有的老师知道我喜欢朗诵,就说你将来要做个像某某那样的播音员。某某当时就是《新闻联播》的主播。”

 

“我很努力,也很幸运!”

 

    因为喜欢朗诵,郭志坚一心要考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他宁愿一次又一次复读,坚决不上别的学校。

   他前两年在石家庄报考,都名落孙山。第三次,直接跑到北京来考,总算被录取了。考上了,也没有觉得特别激动,感觉自己是该走到那一步了。按理说考三年才考上,应该算是挫折,可是郭志坚却说:“我很幸运,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学生时代的郭志坚不太爱说话,属于踏实肯干型。他内心很有自己的想法,对理想非常执着,但是并不锋芒毕露。

大二的时候,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新闻》招主播,他们全班40个人全部去考,结果就留下了他一个人。

“第一次播新闻什么感觉?”话一出口,发现是个俗不可耐的问题。

郭志坚笑着伸出三个手指:“一个字——紧张!”我们不由得相视而笑。他的幽默总是恰到好处,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他有些演小品的天赋。

   1996年毕业,他被分配在北京电视台播新闻,同时还主持一档农村生活的节目。

“你还能主持节目?感觉你天生就是播新闻的!”

“播音和主持不分家,别以为播音就是一本正经坐在那里念稿,播音也要有一种放松的状态,要配合播报的内容调整自己的情绪。”

   郭志坚总说自己是胸无大志,知足常乐。“当时就是努力把工作做好。从来没有刻意想过要高攀什么。我感觉自己很幸运,爱好和工作相统一,生活与事业相融合。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态。”

郭志坚从小喜欢写作,如今就是再忙他也会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那里有不少他关于人生感悟和自我成长的短文,他曾在《我是幸运儿》那篇博客中写道:“浑浑噩噩睁眼一看,自己成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的播音员,冷静之余仔细揣摩,天哪!是真的吗?咬了咬手指——还真疼。”

 

播了10多年新闻一下子成了“新人”

 

1997年底,郭志坚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中央电视台招聘《早间新闻》的播音员。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和样带。

“我根本没敢报什么希望。全国得有多少人把录像带寄去啊?还不得跟工地堆的砖头似的!忽然有一天,罗京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你来试试吧。试试就试试,真不敢有什么指望。”

没想到这试一试的心态,让他减少了很多负担,在众多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

1998年,郭志坚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此后在播音组,播了《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新闻30分》、《整点播报》等除了《新闻联播》之外所有的新闻节目。

“你直播新闻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进直播间之前,突然编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交给你一张修修改改的文稿,告诉你临时要加一条重要的内容,而且一再强调一个字都不许错。有时候台长就站在身后。那种压力真是难以形容。”

备稿的时候,大家经常为了搞清一个字音查若干遍字典,甚至打电话到国家语委请教专家。他不仅工作时精益求精,丝毫不能马虎,平时也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为不是每一篇文稿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回忆自己刚进中央台的时候,郭志坚说晚上睡觉经常做噩梦,不是梦见提示器看不清楚,就是梦见自己“说都不会话了”。现在想来那都是强烈的责任心给自己造成的巨大的压力,要对得起观众,也要对得起自己。

要是从1994年在北京电视台播《北京新闻》算起,郭志坚已经播新闻快有14年了。现在却被一口一个“新人”叫着,因为毕竟是《新闻联播》的新面孔。

“播了10多年新闻,一下子成了新人了!”郭志坚又灿烂地笑了,好像成了“新人”自己又年轻了很多。

是啊,对于郭志坚来说,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难忘的“一二九”

 

他是在出镜前几天才知道选中自己上《新闻联播》的。至于在全台主持人当中进行筛选的过程他全然不知。

郭志坚在博客上贴出了若干张12月9日在《新闻联播》首次出镜的照片,一个字也没有写。

“网上有很多评论,说你播新闻很亲切,还面带微笑。难道不紧张吗?”

“网上的评论我都不看,不是不当回事,而是真怕评论看太多了会对自己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哪怕人家都说好,压力不是更大吗?赞美也会变为压力呵!我也不是刻意要表现微笑的风格,表情、姿态等等都是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

“家里人什么反应?”

“我父母根本不知道我出镜的事,我没跟他们说,他们也不常看电视。后来有一天看到报纸上说我上《新闻联播》了,他们才打电话问我。我儿子那天正跟他妈妈在台里吃饭,食堂里有电视,看到我出来,他拍拍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拍拍自己胸脯,没说话,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平常他也经常看到我播新闻,他一定觉得那天跟平常不一样。我爱人怕给我压力,不说这个事。”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书记马桂芬这样评价郭志坚在“12.9”的表现:“他还是有点紧张。声音的运用有些拘谨,如果能够再放开一些,表现会更加完美。郭志坚的形象很正,阳光帅气,这是他很大的优势。阳光并不代表着失去了节目本身的恢弘大气,而是添加了清新的感觉。”

 

“光环”之下的平淡生活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头上似乎总是“光环”萦绕。郭志坚把大家对播音员的想象概括为“三高”——高高在上,高枕无忧,高额收入。

   对此,他有自己的说法:“我们播音组其实就是电视新闻链条上的最后一环,没有记者编辑供稿我们难做无米之炊,没有灯光、摄像的倾力打造,我们“无颜”见江东父老,没有诸位观众您的认可我们恐怕早就下岗了。哪里是诸位想象中的‘高高在上’呀!而且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人才济济啊!说到收入,我们的工资是受到国家标准严格限制的,合理合法,没准您比我们挣得多多了。而且台里严禁播音员主持人参加商业活动,播音组的播音员更是被格外地‘关照’,没有人敢越雷池半步。”

    谈到播音组的同事,郭志坚坦诚地说道:“我们组里的人都非常朴实,没有人自认为自己是名人。女播音员平时基本上是素面朝天,男播音员也不像屏幕上那样‘衣冠楚楚’。走下屏幕,摘掉头上的光环,我们便湮没于万家灯火的居民楼,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问到郭志坚的业余爱好,他说:“我特别爱看战争片,看军事题材的片子。为了看战争片,我在家里还买了一套家庭影院。”

   感觉郭志坚是一个文质彬彬,很儒雅,甚至有些腼腆的男人,有时候甚至觉得他像个大男孩。想不到他居然喜欢那么紧张激烈的战争片。

“我觉得在战争的状态人性特别真实。”这是郭志坚的解释。

   “还喜欢什么?”

“喜欢学英语,跟外国人交流。”

这又让我感到吃惊。郭志坚是个很内向的人,他从小喜欢的都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游戏。怎么忽然变得愿意与人交流了呢?

“我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一种好奇心。我跟外国人谈话的时候,为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宗教信仰的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经常想办法让他们多说话,有时候故意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让他们滔滔不绝地说。”

“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郭志坚的身材让很多人误以为是运动员,尤其是篮球运动员。

“游泳。还有散步。我有时候一个人围着旁边的玉渊潭公园散步,转一圈大概40分钟左右。”看来他喜欢的也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非对抗的活动,而不是那些紧张激烈的球类运动。

 

有人说郭志坚长了一张标准的“新闻脸”,他的主持风格很大气,而且他播新闻时嘴角偶尔的微笑让观众感觉很亲切,很舒服。别人评价郭志坚的帅气,说是他往那一坐,露出一个微笑的时候最帅。

采访即将结束时,郭志坚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班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以后和老师一起聚会,这些学生有的功成名就,有的一事无成。老师拿出各式各样很多个杯子,全都倒上水,让学生们选择。学生们先选择的都是当中最精美的杯子。然后老师对他们说:“无论杯子是什么形状,什么质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装的水都是一样的。”

“你现在是被装进了一只万众瞩目的杯子里?”

“水还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使用不同的杯子而使生活改变味道。”

 

郭志坚,1971年7月出生在河北张家口市。自幼喜爱写作和朗诵。1992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96年进入北京电视台播音部,担任《北京新闻》播音员。两年后调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先后主持《晚间新闻报道》、《现在播报》、《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

 

2007-12-31(凌晨)初稿

2008-1-1(凌晨)修改

2008-1-1下午再改

2008-1-3中午再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