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237)

(2007-11-28 00:15:54)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艺术赏析

张惠言

水调歌头

分类: 诗词赏析

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

――张惠言的《水调歌头》

 

东风无一事,装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一组五首,这是第一首。喜欢这五首词完全是因为叶嘉莹先生讲的好,她讲这组词,谈的是“传统士人之文化修养与词之美学特质”。

张惠言,清朝人,词学家,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编有《词选》一书。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说词,标举“意内言外”。好的方面是注意到了词的语言方面的微妙作用,“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不好的方面是牵强附会,把词当成了“密电码”,那么浪漫的“关关雎鸠”硬说是“美后妃之德”。当然,这也不全是张惠言一个人的作用,他的传人周济才是真正使常州词派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功不可没,“罪”亦不可赦(开玩笑呵)。

张惠言的《茗柯词》一卷总共不过才47首(手稿还删了一首《沁园春》),是5年之间的作品。张惠言出身儒学世家,家里很穷,所谓“两世孤寒”。他祖父活了35岁,他父亲活了38岁,他享年也仅42岁。张惠言对《易经》特别感兴趣,而他的词则很善于从具体的“象”来推求抽象的“理”。

这五首《水调歌头》是张惠言33岁时写的,题序曰“春日赋示杨生子掞”,杨子掞是他的一个有好学向道之心的弟子。这位小杨虽然很好学,但是内心充满矛盾,于是张惠言写了这几首词鼓励他,“不仅果然写出了学道之儒士的一种心灵品质方面的文化修养,而且还果然表现了词这种文学体式所特有的一种要眇深微的特美”(叶嘉莹论语)。谭献在《箧中词》中赞美说:“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

“东风无一事,装出万重花。”东风代表的是春天,是灵动的春的化身,它是那么的不经意,就在这不经意之间装点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花朵,酿就了人间的良辰美景。“无一事”、“万重花”,数词用的极妙,真是自然天成。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这可以有两个解释:我在花间悠闲漫步,陪伴我的只有那天上的一钩新月;人都在睡里梦里,只有那多情的明月才会如此从容仔细地欣赏这番美好的景致。到底谁会爱赏这良辰好景?谁会体悟这自然天心?即使只有那钩斜月闲阅花影,但作者却是敏锐地感受到了月的多情,月的所为未尝不是他自己内心的感受。“影”字也用的好,“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词句),意境很是空灵。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江南”绮丽多情,而“铁笛”则冰冷坚硬,“穿云裂石”(朱熹《铁笛亭诗序》)。这句写到了作者自己的追求向往,他要手握江南铁笛,凭借着多情与坚贞的品格,倚着清香素雅的花枝,竭尽心力吹奏一曲,乐声传达到天界,使云霞为之舞动。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主观的愿望骤然落空。天界浩渺,可望而不可即,春天很快逝去,飞絮漫天,漂泊无依。

追求固然落空,但是却仍然不肯放弃,而是去站到一个高的角度进行俯视,于是幡然了悟,内心中洋溢着充实与美好。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孔子在“道不行”的时候,曾戏言要“乘桴浮于海”,自得其乐。“槎”是木筏,我张惠言跟你杨子掞乘着小船在云中飘然而去,洒脱飞扬之中或许有着我们所追求不得的境界。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东皇”是主管春天的神,他那样亲切地告诉我,天心春意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再囿于人世间纷纷扰扰无望的追求,我们以俯视万物的态度去进行反思:说到底谁能够真正体悟这天心春意呢?

“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这句我最最喜欢,总是不自觉地念叨。春天的花开了随即凋落,春天的风吹来随即飘去,春风把春花也吹落了带走,春光不在,韶华了却。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这样无能为力吗?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真正是一种悟道的感觉,一切都了然于心。用叶先生的解释吧,“夫天心春意之可以常留在‘见道者’的心中,固决非春花之落之便可以断送,也决非春草之生便可以阻隔的。”“花落春仍在”(俞樾语),这是儒家的至高修养。张惠言将道心与词心结合得相当微妙。

第二、三、四首写得也好,但我除了第一首,最喜欢的是第五首。不全引了,说几句吧。

“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这是自己的一番经营,不贪图那满园春色,有这两三枝生机盎然的春意,珍重地放置在自己抬眼可以望见的地方,自有一番情致。

“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花草被拟人化了,他们的美丽无处不在,千娇百媚,只为我绽放。这不仅是我的主观愿望,还有我的辛勤耕耘,我要亲自去培植出一片美丽而充满生机活力的春色。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别解释了,多读几遍就自然觉出了好。忽然想起一首不相干的诗:“引我入你陌生的园中,然后又悄悄走开,我的伫立是何等心情?!”

“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韵味悠长的结束语。这五首词告一段落,我们在“歌罢”之际还要“更酌”,是换了酒杯再痛饮一番吗?是面对人生的种种追求与失落我们只能沉醉于眼前吗?或许是我们已经了悟于心,我们知道了如何欣赏与把握当下,知道了求学问道的那份艰辛与自得。呼应第一首的首句,我和你行走徘徊于“万重花”的中间,融于春色之中,投入而不再困惑。

用这么美的词句和形象说学道的心得,没有豪言壮语,也毫不枯燥,可见张惠言的修养和境界,也可见他遣词造句的功夫,词的“潜能”真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200多年以后,自有会心的读者了然意会,感其生命。

其实不仅学道如此,世间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不必强求,但是又不可放弃了追求。不可无心求,不可有心得。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对于美好的向往,也要有自己的努力和经营。但是,天心春意是如此自然,如果刻意去求取,乃至于不择手段,那样反而枉然无所得。

我们不可辜负了造化神奇,一味碌碌于红尘之中;也不要袖手于物外,期待从天而降信手而得。天工人巧,有一个信念,有一些努力,总会有属于我们的春天。

 

2007-11-27(子夜)

2007-11-28上午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