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是“面首”吗?

(2007-10-17 23:14:43)
标签:

人文/历史

苏秦

面首

分类: 诗史杂说

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是“面首”吗?

 

贾岛《经苏秦墓》:

 

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一作计)君。

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苏秦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先是跑到秦国去游说,劝说秦惠王吞并天下,却不为重用。回家以后遭到老婆和嫂子的冷遇(沈亚之:“都作无成不归去,古来妻嫂笑苏秦。”),于是发奋读书,以锥刺股(拿锥子往大腿上扎,不是“刺骨”;另外头悬梁的是孙敬同志,不是老苏)。后来,他先后去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劝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得到重用,六国都把他当宰相(相国)对待,于是他就身佩六国相印,为“纵约之长”,风光无限。后来,他在齐国被刺身亡。事见《史记》卷69《苏秦张仪列传》。

有比较“八卦”的说法,苏秦之所以为燕国这样一个积弱的小国死心塌地地卖命,是因为他与燕文公的夫人“有一腿”。

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的事见于《史记》的《苏秦列传》和《燕召公世家》(卷34),《资治通鉴》也有记载。下面引两段原文,不看也罢。

“臣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復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闲,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易王的母亲是燕文公的夫人,相当于“太后”的身份,在守寡的时候跟苏秦关系暧昧。

“面首”一般被认为是后宫女主的“小白脸”情夫,他们没有正当职业,专门为有钱有势的女性提供性服务。至于说这位赫赫有名的舌辩之士、纵横家苏秦到底算不算是“面首”,那我们还要从“面首”本身说起。

《辞源》解释“面首”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据《宋书·前废帝纪》,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有个姐姐山阴公主(据说与这位宋废帝有乱伦的关系),淫恣过度,她曾经对当皇帝的弟弟说:“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数百,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都是皇帝老爹的儿女,你后宫粉黛那么多,俺就驸马一个,不公平!“帝为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1)为了体现男女平等的精神,皇帝给公主姐姐配备了30个“面首”。

这是“面首”一次明确出现在正史记载。其实,历史上皇后(王后)、皇太后(王太后)与男人私通的事并不罕见。

《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宣太后爱魏丑夫”,这个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王的母亲。在魏丑夫之前,她还跟义渠戎王私通过。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了秦王嬴政之母与相国吕不韦的风流韵事。但是,后宫女主与大臣私通,毕竟与公开养“面首”是有区别的。有人认为,有记载的最早的“面首”是吕不韦推荐给秦始皇母亲的“大阴人”嫪毐。据正史记载,嫪毐的性功能极强,从“硬件”上讲,他的生殖器能够使桐木车轮转动起来,而且故意在大街上表演,于是声名远播。他入宫后与太后多年云雨,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嫪毐公开的身份并不是“面首”,甚至还被封了侯。

到了西汉,左丞相辟阳侯审食其“得幸吕太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还有,那个身轻如燕的赵皇后,为了生孩子,亲自筛选威猛男士侍寝,还因为宫奴燕赤凤跟妹妹赵合德吃醋。

西晋惠帝的贾南风皇后以淫荡、残暴著称,请人物色美貌男子,载入宫中共度良宵,然后杀掉。(另外的博客文章专门写了)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跟男皇帝比,她的性伴侣实在少得可怜,而且以感情依偎的成分居多。(也是另外博客文章专门写了)

唐中宗的韦皇后和上官昭容(婉儿)也有些丑闻,包括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丑声日闻于外。”

唐代以后,性开发越来越不被正统观念所接受,但是后妃置“面首”的事并未杜绝。

“面首”发展到现在,变成了“鸭”和吃软饭的,为“优秀”女性提供“零售”和“批发”式的性服务。

话说回来,苏秦就算跟燕文公的夫人真有什么私情,也可以理解,以苏秦的才华,尤其是口才,迷住这位正当盛年并且寡居的夫人并不难。而燕夫人如果要想打苏秦的主意,凭她的身份地位以及犹存的风韵也可以顺利达到目的。或许,这只是政治的需要。

无论怎样,笔者不认为苏秦算是“面首”。

 

2007-10-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搬柜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