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宝玉黛玉宝钗 |
分类: 红楼旧梦 |
宝黛钗到底各几岁呵?
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宝玉是夹在中间的。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袭人抽到桃花签,“坐中同庚者陪一盏”,谁与她同庚呢?——是香菱、晴雯和宝钗。好!这四个人的岁数我们要一起来看。
第1回,香菱3岁,就是说宝钗3岁,那时候宝玉几岁呢?——正是“蠢物”交接的时候,如果宝玉此际降落红尘,那么虚岁就是1岁,比香菱,也就是比宝钗小2岁。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有道是“(袭人)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好了,就算宝玉比他的宝姐姐小两岁吧。当然也可以认为“蠢物”交接是神瑛侍者投胎受孕之时,那么宝玉可就跟宝姐姐差3岁了。
第2回,林黛玉5岁,跟贾雨村念了一年书,6岁,从冷子兴的口里得知那时宝玉是“七八岁”。第3回,明确点出宝玉比黛玉大一岁。至于续书第90回说“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很可能是虚指。
从第22回得知贾府给宝钗过的第一个生日是15岁,薛蟠打算送妹进京待选时自己是15岁(从甲戌本),宝钗比他小两岁,是13岁,而到了京都可能是14岁,况且宝钗生日在正月,没赶上庆祝是很合情理的。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黛玉初到贾府时口口声声说自己只念过一年书,从贾夫人“仙逝”到“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来看,黛玉进京的确是只有6岁。宝黛青梅竹马,宝钗是“才来的”。可是贾雨村“复旧职”是与黛玉进京同年,即使补应天府“一下马”就“判断葫芦案”,转过年,黛玉也不过7岁。而香菱一案的原告说“小人告了一年的状了”,从告状起薛蟠已经进京,也就是说林黛玉6、7岁时13、14岁的宝钗进京来,两人至少差了七岁左右。
况且林黛玉进贾府的“次日”,不信请看第3回,次日!次日就听说薛蟠打死了人,紧接着薛家就来北京了。不仅年龄问题说不通,就连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也说不通。我曾想“次日起来”或许是“此日起来”——以后的某一天,但又跟贾雨村“不上两个月”就补了应天府的缺,原告告了一年的状对不上。
只能理解为林黛玉只念了一年书,守制3年之后才北上,10岁到贾府,而且来的次年14岁的宝钗也来了。通吗?
宝钗过15岁生日那一年宝玉13岁(“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黛玉12岁,这是书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年。接下来又不对了,第45回,林黛玉自己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根据春夏秋冬的顺序似乎并未走出一年,那么3年就这样过了?是作者搞错了还是故意如此写?或者是抄书的人抄错了?到第78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点明晴雯是16岁,根据四人同岁的提示,宝玉应该是14岁,林黛玉是13岁,又退回去了。
也许《芙蓉诔》本是为黛玉写祭文,“芙蓉生在秋江上”,推想黛玉或许死于中秋节的水中,“冷月葬花魂”,年16岁。也许“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也是暗指黛玉。黛玉是10岁那年冬天来的(“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到16岁那年的8月死,可不是5年8月多一点儿吗?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如梦似幻,让人一头跌了进去,不辨历日。我更加觉得作者是把并不连贯的故事接续在一起,不断拾掇拼补,成此鸿编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