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享受寂寞

(2007-05-05 00:35:57)
标签:

小女子散文

分类: 散文随笔
 

享受寂寞

 

我已经有10多年没有寂寞的感觉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小时候好象也不知道寂寞,全部的记忆都是对老师和家长的极度恐惧和由此导致的不顾死活地学习。寂寞产生于16岁,终止于20岁,那是一段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16岁那年9月我升入高中二年级,就读于一所在北京市还算有名的中学的文科班,我开始写第一本日记。就在那年的秋天,我们以校文学社的名义举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文学节,我是文学社的发起人之一,还担任着社刊的主编,在文学节期间我唱主角的是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文学之星”。

据说异性之间产生好感原来是在13、14岁,现在一般在10岁左右或者更早,而我却迟到16岁。喜欢的是班上的一个男生,也是文学社的成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实在无从考证或者本身也没有确定的界限,只记得曾经迷恋他演讲时的气质和跳舞时优美的线条,在文学节中间他曾表演过当时最能倾倒少年心的霹雳舞。

他知道我喜欢他,但我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他。直到毕业我们几乎没说过几句话,比普通同学要冷淡许多。虽然近2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保持联系,但我对他的好感其实不过维持了半年多的时间,没有恋爱,坦白地讲在心里也绝对没有过打算将来如何如何的念头。

因为这丝丝缕缕的好感让我在当时和以后的一段时期经常会产生淡淡的孤寂,会多愁善感。也许是先有这无可依傍的孤独感突然袭来,才使我在那个时期莫名地对异性产生了好感。说不清,真的说不清。

这寂寞的感觉在当时也算是刻骨铭心,持续了大约4年,当然不是为了某一个具体的人。这4年中我经历了1990年7月的“黑色789”,三天的高考近乎决定一生的命运,而后我放弃了物资学院的大专,自愿去读秦皇岛海关学校。在关校的时间其实只有1年半,也就是3个学期。学校所处的位置在渤海近旁,站在寝室的窗前,蔚蓝的海涛就在眼前起起伏伏。学校有90几个女生,270多个男生。学校是军事化管制,功课很容易混到七、八十分,生活却压抑到极点,偏偏外面的环境又那样诗意而浪漫,于是谁和谁星期天“去海边了”是我们那时最常谈论的话题。

因为寂寞所以特别渴望恋爱,或者换句话,对于我来说,因为总是得不到恋爱,所以感觉特别寂寞。

日子过得很机械。早上6点起床然后出操,7点去食堂吃早饭然后整理寝室,7点半上早读,8点——12点上四节课,中间再出一次操。12点杀奔食堂,回寝室休息一会儿并再次把寝室整理得一尘不染,因为上下午学生处都要严格检查,被子必须叠得方方正正,床头柜上不允许放任何东西,晾衣绳上只允许挂一排四折的毛巾。鞋尖朝里在床下摆一排,所有漱口杯在指定位置摆一排,墙必须雪白,不得粘贴悬挂……下午1点半——4点半上3节课,然后洗澡,比吃饭抢得还厉害,抢不到位置一会儿就没有热水了,为此我挤在门边的手经常受些小伤。5点半吃饭,7点准时上晚自习,星期天也不例外,上到9点,回寝室,10点准时熄灯。第二天还是6点起床,周而复始。

说这些,是在解释寂寞产生的背景。

寂寞在那时就像洪水猛兽一样随时随地要把我吞噬,我也只能任由它吞噬。到第3个学期,90几个女生差不多都有过或者正在拥有着一段甜蜜的恋爱,几十对恋人在学生处老师的虎视眈眈之下共同分享着属于自己那少得可怜的自由时空。

我却一直无缘拥有一份恋爱。

第4个学期是实习,就在我后来工作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的人形形色色,我是一个活得很简单的傻孩子,感觉外面的世界精彩而无奈,并且离我很远。我再次,不,继续被孤独萦绕着。那时候对自己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上班下班,没头苍蝇一样。

原地分配,算是正式参加工作,开始挣工资了,那时候我20岁。接下来就是我不懂寂寞的15年。也再没有过渴望恋爱的感觉。

曾经特别渴望有一间自以为舒适的小屋,最好有茸茸的阳光,有清新的空气。房间有许多书架,架上全都是书,有台电脑,有张床,有地毯。我靠在床上或坐在地上看书,累了就用电脑敲篇文章,再累了又去看书。有精神食粮,似乎可以不吃饭,实在饿了就吃那水水的果子。黄昏时出去散散步,回来后在灯下仍是看书、写字,倦了就睡,不管有没有好梦,醒来才起,不要闹钟。

总是渴望有这样一个空间,有这样一些时间。但毕竟只是一场梦,而现实就是闹钟。

做了12年公务员,必须每天按时按点坐班,为了物质化的生存;业余要赴各式各样的聚会,要化不情愿为心甘情愿;好不容易在家,父母姊妹团聚,该说笑的时候又岂能去品味“落花人独立”的清幽感觉?的确,我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没有亲人,不能没有朋友,可是我也不能没有我自己。

我曾经在一个每天要面对成百上千张陌生面孔的喧嚣的环境里工作了5年半,后来又到了一个每时每刻精神极度疲惫的办公室里坐了1年半,再然后是在一个货场跟方方正正的集装箱打交道5年。无论周围的人是多是少,我感到的似乎总是压抑而不是孤独。我不是想要与世隔绝,只是渴望心灵自由的空间。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走在路上可以不是奔波而是消遣,无休止的活动安排不是应酬而是交流,我可以支配我自己,不知道。

忙到任何时候都完全不需要找什么事来打发时间,忙到整整20年不看电视,节省了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然后大把地投入到一个无底洞里。这个无底洞就是我毕生酷爱的读书、写作,以及自己永远无所适从的学术研究。

只想,灯下独坐,凭窗独立,不受讨厌的电视的干扰;走在路上,坐在车里,不必跟周围的人言语。想自己要想的人和事,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待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可以不撑伞走在濛濛的雨里,可以呆呆地望着遥远的一空星月。

只是想。

工作以后一路读书,先是两个本科,然后是研究生,然后花费7年努力拼死拼活考博。

读博3年,常常看书或是写字到凌晨、到黎明,窗外几乎不见一家灯火,钟表指针迈着沉重的脚步,静得让人心惊。这时候,我总渴望能体验到一种刺骨的寂寞,一种坦然面对浩瀚苍穹的旷达意境。然而,却只有疲惫,只有无奈,或倒头入睡,或因失眠而急待天明。

常听到“要耐得住寂寞”云云,我不明白寂寞为什么需要忍耐,忍耐了是为了获取什么?我只要静静地享受那一方心慕已久的坦对宇宙的寂寞。坐看云起时,任凭世界在身外变换,任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无数次含泪读台湾诗人白荻的诗句:“仍然要飞升/继续悬空于无际涯的中间孤独如风中的一叶。”

曾经那样害怕寂寞,如今却苦苦等着它来敲我的窗。长久以来,我没有寂寞,甚至已经学不会该怎样品尝寂寞的滋味。

我活得率性,活得充实,也活得简单,活得平淡,就是活不出那一种孤独感受。

让热闹属于那些爱热闹的人们,把寂寞留下来给我。

只因为,我要,享受寂寞。

尽心

原文写于2002.10.21,2006-8-28(凌晨)改

2007-5-4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然是一首诗
后一篇:拒绝来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