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花开灿烂——读蔡璐《水流花静》有感
(2010-02-25 11:33:52)
标签:
资料汇编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原创书评 |
静水流深,花开灿烂
——读蔡璐《水流花静》有感
文/余子愚
接到乔仁卯先生电话,是在年后回洛阳的第一天晚上,乔老师说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出了一本书,要开研讨会了,要我参加。我便满怀期待,虎年里的第一个文学研讨会,该是怎样?
拿到文集《水流花静》,拎在手中,沉甸甸的,很厚重,装帧设计都很好,是我喜欢的风格。
打开书,翻阅文章,发现蔡璐是一位勤奋的作者,她的文章大都很长,思绪展开的很好。作为同样喜欢写作的青年人,我应该向蔡璐学习,在写作上再勤奋一些。
蔡璐的第一辑散文大多抒发怀古之情,或者古都、古城,或者古人、古迹,可见她在阅读历史上下了很大功夫。蔡璐比较符合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标准,她写青海、湘西凤凰、南京、杭州、苏州、四川、西湖、银川、武汉,她在文章中钩沉历史,引经据典,写出作为一个旅人对地方风物的观察和思索。
第二辑《歌飞楚天》,应该是蔡璐在武汉求学生活及回忆洛阳求学经历的写照,很生活的人和事,读来很亲切。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可以不断进步的事情。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加深,经典阅读的增加,个我思考的提升,写作将愈发深刻成熟。蔡璐也不例外,她的散文《承欢记》写对父母的孝敬,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个20岁女子的身上得到体现,令人钦佩。《承欢记》自然流畅,很耐读,抒情自然贴切,读来感人。另一篇《鸳鸯两字怎生书》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写到了古人和现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生活,充满趣味,蔡璐还将个人对爱情的理解表现出来,体现了一个青年作者应有的勇气。其实爱情无非两大类,一为理想的爱情,为爱而爱;一为世俗的爱情,为世俗生活而爱。蔡璐的写作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关照了自己及社会大众的生活,这决定了她的文字拥有很多读者。
总体看来,我个人认为蔡璐是一个有着传统意识的女子,她的个人哲学取自儒家和道家,这正是传统“入世”的体现。文如其人,蔡璐的大多数文章充满传统的抒情和思考,与世俗生活贴得很紧,未能实现超脱,倘若蔡璐能跳出俗世,冷眼旁观俗世生活,她的文章气息或许将更加流畅,而这或许要了解一下佛教知识了。
正如蔡璐所说,“文字如好水”、“真正的君子内心一直寂静如水”,我想说,不知蔡璐是否知道“静水流深”的道理。写作正是从记忆的长河中打捞往事,这记忆的碎片,通过作者的润色整理,成为墨香四溢的文字,吸引读者,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呼应和共鸣。
春天来了,洛阳城中春色好,国色天香引人瞩目。俗话说,人勤春来早,我们欣喜地看到,勤奋的蔡璐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收获,《水流花静》是一个开端,我真诚祝愿蔡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写作上能够静水流深,花开灿烂!
2010年2月22日 凌晨00:56
洛阳 涧西 浅井头
(本文为 2010年2月23日蔡璐《水流花静》文集研讨会发言稿,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