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书》系列散文之三:捅马蜂窝

(2009-03-05 13:28:33)
标签:

文学/原创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杂谈

分类: 原创散文

◎捅马蜂窝

 

小时候,记不得什么时间听大人说马蜂儿(即马蜂卵,马蜂的幼虫)吃着香,便充满幻想的站在有马蜂窝的树下,两眼直勾勾的望着蜂窝上飞舞着的马蜂,想着怎样将蜂窝捅下,以便吃那些马蜂儿。现在想来,大人们的经验并不十分科学,马蜂儿吃着香,那是菜油的功劳,油炸的丸子、油条都香,别说油炸的肉了(马蜂儿也是一种肉)。

童年的我们大脑远没有那么发达,智商也没有那么高。刚开始,我们对马蜂儿的奢望只能在一些较小的蜂窝上下手,比如屋檐下、窗户边的那些小体型马蜂的窝。方法是在下雨天,用烧开的热水泼在蜂窝上,马蜂怕烫,四散飞去,没有飞走的就被烫死。之所以选择下雨天,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马蜂的翅膀被雨水打湿,就飞不起来了,不会蜇到人。这样的行动只能是一个人的,也是大人默许的。当我兴致勃勃的捡起马蜂窝,剥开一个又一个蜂窝,取出一只又一只软软的马蜂儿,放在碗里,端给妈妈,让她给我油炸时,她不仅不责怪,眼神里仿佛充满了赞许,或许是她认为儿子很勇敢吧!

很快,我就不满足于那些小的马蜂窝了,因为蜂窝小,里面的马蜂儿也少,吃起来不过瘾。我便开始打那些大树上的马蜂窝的主意,但是因为年龄小,个子低,还是不敢贸然行动。刚好姨家的两个表哥来我家,在我的马蜂儿吃着香的诱惑下,他们欣然同意和我一起采取行动。

我们找来一根长竹竿,准备了一顶大草帽,穿上长袖的衣服,但那时却是没有眼镜戴的。一切准备妥当,我们从家里出发,来到那个大蜂窝下,那是一棵树龄百年以上的槐树,原来是一片坟场,后来坟迁走了,树却留了下来,成了马蜂筑巢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瞄了一下,一只又一只大马蜂在蜂窝附近飞来飞去,发出嗡嗡的声音,有一只似乎在站岗,从高处朝我们飞来,我们赶紧躲开。

看了马蜂窝的位置,我们开始推举谁来捅马蜂窝,两个表哥都不愿意亲自出马,最后三人表决,由我这个最小的出面,似乎是因为我个子小,不太被马蜂发现。我举起竹竿,试着朝马蜂窝晃了一下,发现竹竿短,够不着。大表哥跑回家搬了一个高凳子,我站上去,又一次举起竹竿,这一次成了,在大表哥的命令下,我对准马蜂窝,狠狠的捅了一下,马蜂窝掉下来了!一群黑褐色的马蜂嗡的一下飞来,他们开始跑,表哥们动作明显比我快。我从高凳子上跳下来,跑已经来不及了,好在有草帽,我把手装进口袋,就势蹲了下去,可是那天没有下雨,只觉得左眼上一疼,过了一会儿,表哥回来叫我,说,小弟,起来吧,马蜂飞走了,我们捡蜂窝去。我发现左眼睁不开了,是一只马蜂蛰了我一下,眼皮肿了。

那一次似乎收获颇丰,马蜂儿差不多一满碗,吃起来香喷喷的。忘了表哥们看我的眼神怎样,也忘了爸妈的责怪,反正,左眼在几天之后逐渐消肿,可以睁开了。

后来,看了关于马蜂的资料,原来马蜂窝附近都有一只马蜂站岗放哨的,马蜂蛰了人,它也死掉了。我不禁伤感起来,我不该为了一时的口福去捅它们的窝,更不该伤了马蜂儿的性命。

去年,看到一篇报道,在我们老家那里,一群野马蜂蜇死了一个老妇人和她的孙子,我暗自庆幸童年时的运气好,那些马蜂只是普通的野蜂,没有太大毒性的。而蜇死人的那种毒性强的野马蜂是该被消灭,为了不再伤害更多的人的生命。

 

2009年3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