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书》系列散文之一:那些往事
(2009-03-01 14:49:20)
标签:
散文诗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那些往事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有思想,大脑在不停思考,常常回想起过去的往事,尤其是童年,总像在一个迷宫深处,混沌模糊,但却在某一刻变得清晰。我并不老迈,但是记性却不好,童年时的很多事都忘记了,母亲常常笑我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小子。
对童年生活记忆最深的是和长辈们在一起的几件事情,我向来是喜欢和老年人打交道,他们的睿智通达令我钦佩。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和母亲一起去姥爷家,母亲基本上一年固定回几次娘家,她要回去给姥姥姥爷拆洗棉衣棉被。我在姥爷家是小客人,不干什么活,还经常可以吃到姥爷留给我的饼干、苹果等美味,现在想来,不算什么稀罕东西,但是在90年代初的农村,人们难得买一次水果。从姥爷家回去,我总是可以带一些好吃的回家,美其名曰“捎包”,也就是给姐姐捎一些零食。有一次,我相中了姥爷编的一只小柳筐,闹着要拿回家,母亲一直让我还给姥爷,我偏不,最后还是阴谋得逞,带回家了,一直到我20岁那年,那只小柳筐还经常被我拎着去菜园装青菜,可惜筐底已经磨破了。
小时候我很捣蛋,也不怎么会讲话,有一次姥姥来我们家,刚好爸妈都下地干活了,我急着出去疯玩,竟傻乎乎的问姥姥来我们家干嘛,现在想来懊悔不已,也忘了姥姥当时是怎么回答我的。估计是大人不计小孩过,把我的话当成小孩子的无心之语了吧。
每年秋天,到柿子红了的时候,姨家表哥的爷爷,都会亲自来给我送柿子。记得那时没有纸箱之类的东西,爷爷都是直接拿一个脸盆装满柿子,熟的透红的柿子,一路走着,到我家,爸妈忙着给爷爷拿烟倒茶,我则忍不住开吃起来,一个又一个,又甜又香,爷爷的脸上堆满了满意的笑容。
小时候对死亡的认识来自于和奶奶一起参加舅爷的葬礼,舅爷是奶奶的弟弟,六十多岁死于不治之症。奶奶领我去时,我才五六岁,懵懂无知的年龄,只知道有人往我头上系白布,一大群人跟在抬棺材的人后面哭,奶奶哭得最厉害。我也忘了当时是否掉泪,心里只是好奇,人被装进棺材里,在地上挖坑,埋进去,当时最纳闷的是去世的人去了哪里?
现在,姥爷、奶奶、姥姥都先后离我而去了,我已不再是那个年幼无知的孩童,童年也离我远去了,但是童年时和长辈一起生活的时光却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抹去。这或许就是亲情的力量,是他们无私的疼爱以及潜移默化的教诲使我成长到今天,真心祈愿几位老人在天堂安息。
2009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