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学笔记中国洛阳余子愚 |
分类: 诗学笔记 |
013
《诗经》是中国古代从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近六百年的诗歌总集,可以看成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许有人会对我的看法有不同意见,认为旧体诗歌与《诗经》有一定传承关系,可新诗却与旧体诗词是对立的,应该与《诗经》没有太大关联。可是我要说,虽然诗歌分新旧,可诗意是相通的。翻开《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译注者称这是一曲婚礼歌曲,我却不这么看,我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可见爱情是诗歌描写的核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正是一个男子对女子表明心迹,表达爱慕之情的真切写照。我们完全可以把爱的含义扩大,不仅仅局限于爱情,可以扩展为博爱,亲情,友情。只有饱含深情的心灵才可以产生饱含深情的诗句。“物犹有情,人何以堪。”《诗经》开篇即对诗歌提出了这一潜在要求,可见情为诗歌之核心中的核心。
2007年1月19日 夜于洛阳
014
现在我才发现,我走上诗歌的道路是深受徐志摩的影响的,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便是我心目中的标准诗歌。虽然我后来转向对写实主义诗歌的学习与练习,可是这最初的影响还是难以去掉的。今天重新翻阅徐志摩的诗文集《落叶》,再一次读到那饱含深情的诗句,我如同电击一般,豁然醒悟。诗歌应该怎样继续下去,现在似乎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2007年1月26日 夜于清水居
015
诗歌的出路是自救的,没有多少人是真心帮助你的。
与其这样等待,不如自己去主动获取。
2007年是我文字生涯的一个真正的开端,有三不为:一不为游戏之作;二不为任性之作;三不为不修改之作。
2007年1月28日 于洛阳
016
写作的意义何在?这是每一个试图写作的人都要追寻的答案。
今天看到我们乡初级中学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怕吃苦莫入此门,图安逸另寻他处”
写作其实也是一样。
南方狐老师在点评我的组诗《冬天来洛阳看雪》时说“有感觉好,要把这点感觉抓住抓稳,放开写,而不是急急收手。”
我认为感觉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自然一点,真实一点,更清晰地把写作所享受的美好感觉表达出来,也许诗歌也就真的凸现出来了。
2007年2月26日 于清水居
注:南方狐老师的点评 引自 丑石诗歌网 http://www.choushi.com/
原贴地址:
http://www.choushi.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8212
前一篇:二月
后一篇:余子愚自选诗六十首(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