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地铁
(2010-09-25 10:33:34)
2010年7月29日,武汉地铁集团启动了盛大的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营仪式。与此同时举行的还有土地招商会、地铁广告招商等一系列招商活动。
而此时此刻,有关深圳地铁预计从2012~2016年五年间会产生220亿元巨额的亏损而需要召开深圳地铁票价听证会的事件,正在引发种种争议。
对于布局十年,迄今为止才全面开通一条地铁的武汉轨道交通来说,深圳地铁的今天是不是就是它们的未来?地铁建设所面临的巨额资金缺口从何而来?已成为武汉市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十年3000亿
“武汉的轻轨修了若干年了,修完后又为江城增加了一处景点,放在那里供人欣赏。”一位武汉市民的话说出了武汉市轨道交通曾经面临的尴尬。
“最初只开通了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还没有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而且没有和城市公交系统有效对接,所以,市民会觉得搭乘不便。但是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后,问题就会缓解很多。”武汉集团计财部杨姓部长告诉《中国财富》记者。
十余年前,武汉就开始了地铁项目的论证工作,而且于1996年做出了地铁规划图。然而,由于资金及过江隧道技术等问题的限制,武汉市地铁一直停留在图纸上。
目前投入运营的是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它是武汉市第一条全高架的快速轨道线路,西起吴家山,东至堤角,全长28.87公里,共设26座车站。一期工程只有10座车站,从黄浦路至宗关,已于2004年9月28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向两方分别延伸至吴家山、堤角,2010年7月29日投入全程试运营。
根据2008年武汉市政府批准的规划,武汉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40公里,共12条线路,其中1号线为轻轨,其余均为地铁;主城区线网规模为340公里,共有7条过江通道穿越长江和汉江;轨道交通线网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计划城市轨道交通网线建成之后,贯通武汉三镇,并为武汉市主城区承担55%以上的客流。
从时间来看,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12年,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和4号线一期三条线路,形成约72公里的线网骨架,投资330亿元。届时武汉三镇七个主城区以及东西湖区可实现轨道交通互联。至2017年,建成总长215.3公里的线路,投资1184亿元,包括1号、2号、3号、4号、6号、7号、8号线,基本形成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到2040年,最终形成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的总长54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静态投资达到3000亿元。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现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钱,能不能完成地铁项目的建设工作。”地铁集团总经理刘玉华说,“武汉地铁最近两年发展速度很快。2007年,武汉地铁集团成立,当年建设投资额是7.93亿元,2008年是27.51亿元,2009年是50.86亿元。今年,我们预计建设投资100亿元,其中,企业资本金占42%,银行贷款占58%。”
地铁加物业的香港模式
武汉市轻轨1号线硚口区沿线已经成了一个商业网点。轻轨列车从桥上呼啸而过,下面两层则汇集了KTV、餐饮、茶馆、小礼品店等各类商业点。而武汉的报纸上,有关地铁沿线物业和楼盘的资讯、地铁广告招商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
热闹的地铁沿线商业开发的背后,是武汉地铁集团筹融资的努力。
资本金是申请银行贷款的必备条件。对于武汉地铁建设项目,银行贷款会按照42%对58%的比例执行,即企业必须拿出42%的资本金。目前,武汉轨道交通项目贷款基本得到落实,但资本金缺口仍然很大。
武汉地铁集团目前在建和拟建的轨道交通项目共7个,总投资899.37亿元,资金结构为资本金343.33亿元,贷款556.04亿元。为满足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近三年筹资482.44亿元,包括资本性资金121.44亿元(由融资租赁、财政资金和软贷及搭桥三部分构成),银行贷款361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00亿元,1~6月完成投资42.7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42.7%。
“银行贷款占到建设资金的60%。虽然国家正在清理整顿融资平台,但目前对我们的影响不大。”计财部杨姓部长告诉记者。
然而,每公里6亿元投资的地铁,会不会成为一种经济负担?
“如果单纯依靠票务来平衡,最好的情况亦要二十年才能收回成本,而一般情况则需要三十至四十年。”杨说。
武汉地铁集团对地铁2号线的投资收益做过评估:根据武汉的人口规模和交通状况,如果不计营运成本,2号线经营三十年的总收入才与建设总成本数额相当。换言之,三十年营运期内,武汉地铁是无法靠营运收入的盈余偿还建设贷款、实现自身资金平衡的。
“全世界只有香港的地铁是赚钱的。香港地铁的物业开发每年就有100亿的收入,主要来自商业地产、广告。武汉一直学习的是香港经验,武汉地铁的物业运作,是全国领先的。”武汉地铁集团土地开发总部总经理田勇说。
武汉地铁的商业地产开发实行的是“土地打包”模式,即政府把地铁站点和沿线的土地交给地铁集团管理运营,而地铁集团则以土地资本的运营所得,偿还地铁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弥补建设资金缺口和未来地铁营运的高成本。根据规划,到2012年,武汉市建设1号、2号一期和4号一期需总投资330亿元,其中的220亿元就是靠土地打包来偿还的,剩下的100多亿元则依靠营运收入偿还,基本可维持收支平衡。
“我的任务就是筹资赚钱,而不是融资。今年计划土地筹资10亿元。目前,地铁沿线土地储备430亩,我们又收购了破产企业双强化工186亩土地。”田勇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累计完成594亩土地的整理储备,完成投资26.98亿元,实现土地收益3.76亿元。今年,地铁1、2号沿线会有8宗储备用地分时段推出,面积为478.83亩,建筑面积117.75万平方米。”
田勇所说的香港经验,实际上就是“地铁+物业”的模式,即建设、运营地铁的同时,对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物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及土地整理储备,使运营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且把户内广告、户外广告、车站列车权等进行拍卖。地铁沿线物业开发占到了地铁利润的一半以上。
目前,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4号线综合开发自有物业共计18个,规划总用地面积604.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7.24万平方米,包括地上建筑面积14.3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7月29日,武汉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同意对地铁集团融资用地第一批448亩用地进行土地储备的批复,标志着长期搁置的东西湖轨道交通5500亩土地融资项目迈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武汉向香港学习,但又有不同。主要是土地政策不同,香港会更灵活。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有限制,土地的所有权、土地的性质不同就决定了开发模式的不同。比如,用于市政工程的政府划拨用地属于非盈利性的,不能用于商业开发,还有一部分是可以用于开发的用地。土地性质决定了商用性质和房屋性质,有的可以出租,有的可以出售,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土地开发部副经理程四星告诉记者。
“有客流就有商机。把地铁及上盖物业融为一体,通过物业发展增加地铁乘客流量,同时充分利用地铁带来的商机,形成地铁商业圈。比如,修建地下商场和地下商业网点,使地铁成为城市地下的发展轴,节约了土地资源,充分拓展和利用了城市的地下空间。”程四星说。
按照规划,到2012年,地铁2号线和4号线建成后,常青花园、武广、江汉路、中南、鲁巷、徐东、建二等七大商圈就可链接成串,形成武汉一条新的“地铁经济带”。
对于深圳地铁预计未来五年运营面临220亿元巨额亏损的消息,身为同行的武汉地铁运营总监于晓罡自然感到了压力。
“深圳的亏损是全口计算出来的。全口计算包括折旧费、运营成本、银行利息等。”于晓罡告诉记者,“运营成本主要由电费、人员成本和维修成本构成。我们预计,目前武汉地铁的运营成本为一年1亿元左右。我们争取一两年内能维持各项收入和运营成本持平。如果期望真正实现收支平衡,那至少要等到城市轨道交道线网建成,物业升值,客流量达到预期的水平之后。现在谈整体收支平衡还为时过早。”
(责任编辑 张健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