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译与新意

(2018-07-30 22:40:08)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看 书


新译与新意

 

              沈东子

 

 

时常会有读者问,有的外国文学名著早出过了,你们为什么还要重做?这问题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如果换一个问法,就好回答了,比如我问为什么北京烤鸭一直在烤?你会回答大家喜欢吃呀,因为烤鸭被时间证明很好吃,烤多少只都不够吃。这就对了,读者跟食客是一样的,而名著如同烤鸭,一代代读者咀嚼过来,依然觉得有滋有味,这足以证明其口感好,受欢迎,作为有抱负的出版人,出这样的书自然当仁不让。

然而重做不是简单地重新制做,要做出新意才是本事,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出版人都费了不少心思。欧美出版社重版经典旧著,往往会在导读上下功夫,请博士专家撰写长篇序言,甚至直接用博士论文做前言,这样的导读可读性不强,但出版社还是要采纳,目的是强调此版本有别于其他版本。我们的做派与欧美略有不同,做古典名著时用点评代替导读,点评的文字尽量生动,这样贴近了当代读者的趣味,也给出版社保留了一个版本。

对外国名著而言,凡未曾译成过汉语的都可归为新书,哪怕是一百年前创作的,而译成汉语的名著,也有新译的必要。新译当然要有新意,首先是译文的更新,前辈翻译家的译笔,自然曾风靡一时,但要这个时代的年轻读者,去读林纾翻译的茶花女和鲁宾逊漂流记,显然太残酷了些,虽说林译很优秀,但一个时代理应有一个时代的译本,这是其一。

其二,新意也要反映在前言后记里,不会写译序的译者不是好译者,我们对译序有自己的要求,除了译者甘苦自知的心得,也要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把更多的资讯传达给读者。译者只有对作家的创作过程具有充分了解,才能更好的译出作品风格,这一切都反映在译序中。所以新译本要求译者撰写翔实厚重的译序。

第三,新意还要体现在装帧和内文版式上,封面设计如同新妆,裁剪出怎样的搭配,代表了出版人对作品的态度,新出的书稿如同新嫁娘,也是要讲究打扮的,给她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很考装帧编辑的眼力,这身衣服一旦穿出去,会招来什么样的眼光,就很难说了,甚至会决定书的命运,印象中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天津百花的小开本散文丛书,装帧就过目难忘,像女学生身上的淡雅素妆。装帧合身得体的图书,读者一看封面就知道是哪家社的哪套书,二话不说买了再说。

此外,插图也重要,尤其是文学类图书,本身就与艺术相关,只有尽可能做得艺术些,才会迷住文青们的文学心。欧美文艺类图书是很讲究插图的,他们的插图作者也比较多,风格更是五花八门。我因为受古典插图的影响,还是喜欢线条简洁,黑白分明的画风,如英国短命天才比亚兹莱。张爱玲喜欢自己画插图,她的风格显然受比亚兹莱的影响,走的是奢靡颓废的路子,与她的小说很搭。

漓江版的爱伦坡小说选,采用了爱尔兰画家哈里克拉克的插图,这套插图是克拉克专为坡小说而作,被认为最贴近坡小说的诡秘文风。新近引入的英国畅销书女作家布莱顿的一套童书,英文版风行欧美,拥有成千上万的小粉丝。为了吸引国内小读者,责编费了不少心思,先在书末设置了浅易有趣的小问题,鼓励读者从故事中寻找答案,后来见一位上海女画家的作品比较洋派,又请她做插图,这些做法都是给新译注入新意的努力与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朵与野草
后一篇:养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