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碓子的秋天

(2013-06-14 16:59:35)
标签:

史铁生

文化

分类: 看名人

 

水碓子的秋天

           沈东子

 

 

陈希米怀念史铁生的长篇散文《让“死”活下去》,是读书界新近的话题。这话题让我想起与史铁生的会面。我只见过史先生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秋天。那时我刚进出版社,正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朝气足得很,自告奋勇去京城组稿,史铁生是最先想到的作家之一。那时他还不算太红,但已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叙述中夹带种种人生感悟。熟知80年代文学的读者都记得,那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年代,评论界推崇所谓血性男人和动物凶猛,而史先生的文字避开了喧嚣,如平静的河水在林间流淌。

 

北京的十月一派朗朗秋意,我先在郎家园换车,去金台西路的人民日报社,由缪俊杰先生安排住下后,直往水碓子东里而去。那地儿离报社挺近的,我没费什么功夫,就在一片住宅楼群中找到了史家,开门的是一位老先生,后来知道是史的父亲。在此之前我与史铁生已有通信联系,见面时并不陌生,他操纵轮椅在屋内活动,显得灵活自如。我们聊了些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他的微笑。他说话声音不高,微笑是常态,偶尔会陷入沉思,这时眼睛会闪过一丝疲惫,不过很快就消失了,重又回归坦荡的笑容。

 

他说傍晚要去参加一个大使馆的酒会,不陪我了。我问他怎么去,他说自己去。我陪他出门,门外有一级台阶,在老父亲的帮助下,他操纵轮椅熟练挪下台阶,来到平地上,边挪边说一直想修个小坡,小区不同意,正跟小区论理。史的轮椅是有马达的那种,他笑笑说自己身上的马达坏了,出门只好靠它了。说着他摇动马达,似乎一下长了翅膀,出院子后一溜烟就上了马路,还不忘朝我挥挥手,那背影很是潇洒。

 

后来听说史先生成家了,太太是位女作家,也是他的秘书,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次我收到一封史家地址的来信,信上头一句话就是:“我叫陈希米,是史铁生的老婆。”这话让我印象深刻。印象有二,一是自我介绍的方式如此直截了当,仿佛看见一位率性侠女,见面就是一声吆喝,先把你镇住再说。凭这句话我断定她是北方人,后来知道是在北方长大的上海人。二是把自己定位为老婆,也有点惊世骇俗,文化人通常是文雅的,怎么会用这种俗语?那时我还单身,自然不明白这词儿的分量。其实老婆是最有人味儿的称呼,暗含血脉相连的牵挂,相形之下夫人太太爱人配偶伴侣等等,都显得弱了。这分沉甸甸的感觉,在《让“死”活下去》一文中有更淋漓的体现。

 

史铁生著述甚多,以我有限的阅读,感觉还是写人生感悟的随笔最好,《我与地坛》最干净也最有代表性。他的许多小说片段,独立看也是很好的随笔,他不追求恢弘,而在乎深沉,这一点是其他作家所不及的。史先生去世后,曾有人提议在地坛公园内,给史先生建尊雕像,结果引来众多争论,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我觉得一切顺其自然为好,史本人一定是不在意的,更何况如今的地坛也热闹了,已不再清静,以史先生的脾性,恐怕更愿意找一处安宁的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