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报复

标签:
马勒文化 |
分类: 看名人 |
罗丹的报复
奥地利大音乐家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成名后,赢得粉丝无数,有粉丝提议大家捐钱,找罗丹为他做尊头像,以表达对他的爱戴。可大家都知道马勒脾气倔犟,要他一连坐几小时摆姿势,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呢,几个粉丝一合计,决定想个办法去蒙他。他们对马勒说,罗丹看上你的头型了,觉得你气质高雅,符合美男子标准,想为你做头像。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马勒当然也不例外,听粉丝这么一说,于是欣然应允。
马勒这边是搞掂了,罗丹那边怎么说呢?粉丝又跑到巴黎找罗丹。罗丹忙得很,通常是看上谁给谁做头像,要么就做女人裸体,对这种上门来的请求兴趣不太大。粉丝介绍说这可是奥国的音乐大师,他在维也纳的地位相当于巴黎的你。罗丹一听动心了。谁不知道巴黎是美术之都,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能在这两座城市混出头脸,自然不是等闲之辈。艺术家自然是惺惺相惜,罗丹表示可以给个优惠价,头像一万法郎,含一尊青铜像,要是遇上王公贵族或政客商贾,非得要个十万八万不可。
不久马勒有事去巴黎,顺便安排好去罗丹的画室做模特儿。两位艺术天才见面后点点头,也没什么话好说,当然也没法说,罗丹听不懂德语,马勒的法语也仅限于几个客套词儿。粉丝们求之不得呢,要是他们真的聊起天来,还不穿帮呀。罗丹开始工作,很快被马勒的头型迷住了,左看右看,一边做一边禁不住自言自语,说世上怎么有这么好的造型,既像富兰克林,又像莫扎特?这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隔壁房间有几个裸女模特儿,先是好奇地探头探脑,后来等得不耐烦,不时敲门催促他,他根本不理。
也许是罗丹太投入了,他做着做着就开始摆布模特儿,像摄影师那样,要求对方头低一点,再低一点,还忍不住动手去摁。这一摁不得了。马勒坐了几小时,早已心生厌倦,见罗丹摁他低头,不仅勃然大怒,竟敢要我堂堂大音乐家朝你低头,这不是要我臣服于一个玩泥巴的匠人吗?作为一位音乐指挥家,从来都是他指挥别人,岂有被别人指挥的道理!他忽地站起身拔腿就走,回维也纳去了,连爱妻爱尔玛都拦不住他。好在罗丹功力深厚,已把马勒的头型烂熟于心,模特儿虽然离开,但并不妨碍他完成余下的工作。
罗丹做了两尊头像,一尊是泥塑的,虽然线条粗犷但气质神似,另一尊是铜像,做工比较精细,五官精致表面柔和。他把泥像送到维也纳,马勒显然还是很喜欢这尊塑像的,50岁生日那年,众多粉丝为他印制了一本画册,封面用的就是这尊塑像。马勒只活了51岁,他去世后,在罗丹举办的一个雕塑展览上,那尊青铜像也赫然在列,下面写着“莫扎特”,参观者在这尊铜像前留连忘返,认为它再现了莫扎特的灵魂,只有爱尔玛知道,青铜像的原型是她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