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说吃饭

(2007-07-16 23:05:24)
标签:

吃饭

庸众

五斗米

鲁迅

分类: 看中国
 

还 说 吃 饭

                                                     沈东子

 

    关于吃饭,前面说了不少,不过还有话想说,吃饭和说话都要用嘴,饭是吃进去的,话是说出来的,吃了饭不说话,饭就白吃了。人都喜欢纵向比较,说过去怎么怎么样,现在又怎么怎么样,喜欢用否定过去,展现如今的辉煌。在经历了60年代的饥荒和70年代的贫困后,有饭吃,是天大的幸运,似乎只要有饭吃,只要不回到60年代的饥荒和70年代的贫困,我们可以长跪不起。

 

    可是光有纵向比较是不够的,横向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从60年代开始,就在我们忙于开各种大会小会的同时,周边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已经开始了经济起飞,老百姓不但有饭吃,而且吃得很饱,很好,而那个年代的大陆处于封闭状态,大家对外面的世界什么也不知道,只听广播里整天在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老实说,旧社会是有恶,但是不是有万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肚子饿。

 

    肚子饿当然想吃饭,那么是不是有饭吃,一切就都解决了呢?有一种说法,说肚子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头脑问题。所谓头脑问题,就是思想、智慧、见识、品行等等。说肚子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头脑问题,就像说先把小孩子养大了,再要他做好人一样,听起来多少有些别扭。

 

    饭是怎么弄来的,是偷的,抢的,蒙的,骗的,还是用其他方式弄来的,这些过程就已经跟头脑问题息息相关,如果吃饭的方式确实不怎么地道,人自然会变得自私,冷漠,贪得无厌,崇拜暴力与强权。如果吃饭的方式是猥琐的,那么吃饱了,也只是个吃饱了的猥琐儿。

 

    记得北京西三条的鲁迅故居,墙上有这样一段出自鲁迅的文字:“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见《呐喊自序》)

 

    尽管如今以崇尚胡适,批判鲁迅为时髦,但我看见这段旧社会的话,依然眼热。救治病人是医生的天职,但人并不因为体格强壮就健全,灵魂也是需要救治的。灵魂得不到救治,会成为愚民。强壮的愚民不但消耗能源资源,还阻碍社会进步,看着日本人杀中国人,会跟着日本人一块拍手,比病弱的愚民更具破坏性。这样的人,实在是越少越好,没有好过有,这是老鲁不做医生做文学家的原因。可是文学能够救治人的灵魂吗?至少当下的文学是救不了的,没有拯救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