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肉体更先衰老的,有时是脑瓜

(2006-01-20 22:10:09)
分类: 看中国
比肉体更先衰老的,有时是脑瓜

比肉体更先衰老的,有时是脑瓜

沈东子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那年夏天,走进那座古老的学校院落,忽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不但个子小,脑瓜也很无知,别说五年级六年级的高班生,就是二年级三年级的同学,都是仰慕的对象,因为我懂的,他们全懂,他们还懂许多我不懂的。

那时邻居家有位姑娘,比我大三岁,扎着两只小辫,我时常跟她共用一张桌子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懒得想,就直接问她。对我提出的那些问题,她从来都是随口就答,举凡语文、算术,无所不通,口气还很骄傲,那种扑闪扑闪的眼神,在我看来犹如雅典娜智慧的目光。至于那些上了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那跟科学家艺术家也差不多了,要么捧本《微积分》,要么抱把小提琴,都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其实回头想想,初一的学生比初小的学生也就大三五岁,可是在那个年龄段,三五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另一个世界,是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的,偶尔冒出极个别能勉强追赶上,就被世人叫作神童了。我曾经以为,那种距离感是肉体的年龄造成的,后来才明白,起作用的更多的是心灵的年龄。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尚,年龄追赶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

我曾经听饱经沧桑的长者说,过去的许多苦难,你们并不知道,因为不知道,你们以后还会遭遇。

我也听不少年轻朋友说,我们为什么要背负那么多过去的苦难?艰难岁月培养的品质,在享乐的年代是派不上用场的,背负着过多的苦难,要想进入现代社会,会显得步履蹒跚。

十七八岁那年,社会上又重新开始出现舞会,我以为自己新潮,圣诞前夜在自家经营的小店举办了一个舞会,邀集一帮朋友伴着一盒卡式磁带跳舞,一时在小城传为美谈。可事后父亲对我说:“你们那些曲子,我三十年前就跳过了,都是旧上海的舞曲。”还有一位当牙科医生的长者告诉我:“我们年轻时,比你们还疯呢。”这两句话一直留在我心里,让我明白要想超越过去,还真得了解过去,否则就会闹无知者无畏的笑话。

成年,成年,就是成熟的年龄,在这里成熟的不仅仅是肉体,还要有智慧。对于十八岁以后的成年人而言,智慧的成长比肉体的成长更迫切,如果智慧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别说相差三五岁,就是相差十岁二十岁,才智也未必能高出多少,有时甚至是另一种情况,五十岁的人比四十岁更幼稚,或者四十岁比三十岁更敏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让人痛惜,鲁迅在写到闰土时,就流露出了这种痛惜。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猛然发现周围相差三五岁的朋友很多,或者长我三五岁,或者小三五岁,但在平日交往中,并不感觉有什么差异,如果观念上有差异,那也不是年龄造成的,更多的因素可能是不同的经历和教育背景,年龄的差别已经被岁月的流水冲得模糊了,剩下来的差别是因不同的阅历和经验而产生的不同的价值观。

有的人看上去年少气盛,但学来的是老迈的城府,二十岁的人长着六十岁的脑袋;有的人人老心不老,接受新事物,照样能与年轻人谈笑风生。我很钦佩后者,希望自己老来也能活得这么轻快,因为年轻是一切创造的动力,我不可能回到二十岁的年纪了,但我可以保持活跃的心灵。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年龄的差异会慢慢消失,这时可以说,我们终于追上了我们童年时的偶像,或者说我们终于成了他人的偶像——用网上的时尚用语说,成了“令他人作呕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