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看 书 |
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以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原则为评选准绳的,对文学创新,尤其是表现形式、表现技巧的创新极为抵触,把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勃兰兑斯、易卜生、普鲁斯特、布勒东等人挡在了门外,卡夫卡、康拉德、乔伊斯则从未获得过提名。可以列入这份名单里的,还有里尔克、劳伦斯、茨威格、博尔赫斯和洛尔迦等人。
2005年的文学奖授予了英国剧作家品特。品特在当今世界文坛名气不算大,呼声比他高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加拿大“小说女王”阿特伍德、尼日利亚黑人作家阿契贝、美国作家罗斯、秘鲁作家略萨等,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和美国女作家欧茨更是众望所归,久负盛誉,可是奖项毕竟一年只有一个,他们还得继续等待下去。
未获奖的作家,或者也可以称作诺贝尔盛宴的缺席者,从来也不会因为未获奖而中止自己的创作,停止对文学的探索,倒是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因为忽略或者排斥了这些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其独立性、公正性、文学视野和鉴赏力,不断受到广泛质疑。真正的文学不因获奖而辉煌,也不因不获奖而黯淡。文学的花朵时时都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绽放,斯德哥尔摩那张长形会议桌的存在也许是必要的,但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世界文学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