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现象(2)

(2014-06-15 17:09:14)
标签:

人性

 

                                   人性现象(2


    厌恶比爱更加属于一个人的本质。人们在爱的问题上可能自欺,向自己隐瞒利益的动机,或者相反,把道德的激情误认做爱。厌恶却近乎是一种本能,其力量足以冲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线。

  

厌恶比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喜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出自心灵,也可以是缘于感官,可以是出自个性,也可以是缘于时尚。相反,厌恶往往是出自心灵深处和个性特质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

在社会关系领域,厌恶也比喜好属于更深的层次。因为共同的喜好,人们结为同伴,因为共同的厌恶,人们才成为同志。

  

厌恶比喜欢更加本能。在环境、时尚、潮流的影响下,人们容易没头没脑地喜欢一样东西,可是你若厌恶一样东西,那多半是你自己的真实秉性和内在经验在说话。所以,喜欢可以模仿和传染,厌恶却不能,一旦产生则又难以克制。当然,人们也会追随权势和舆论去声讨一样东西,但这往往出于利害的计算,和厌恶是两回事,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情感,在一些人是野心,在另一些人是恐惧。

 

天性健康者之间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

       套一句托尔斯泰的话——

健康与健康是相似的,病态和病态却各不相同。

    

理性早熟者的危险是感性发育不良。凡别人必须凭情感和经验体会的东西,他凭理性就理解了。于是就略去了感性的过程,久而久之,感性机能因为得不到运用而萎缩了。

  

偏才或有强的感情,或有强的理智,或有强的意志。全才三者俱强,因而要忍受最强烈的内部冲突,但也因此有最深刻的体验和最高的成就。最强的本能受到最深的潜抑,从而有最耀眼的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