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中窥史】楚昭王宠妃为何主动求死?

(2011-10-27 19:09:29)
标签:

管中窥史

秋雨轩读书

越姬

休闲

分类: 管中窥史波诡云谲论秦汉
  【管中窥史】楚昭王宠妃为何主动求死?

            【管中窥史】楚昭王宠妃为何主动求死?
  
  人人爱惜生命,可是楚昭王有一位宠妃,越国国王勾践之女,却在楚昭王病重之时,主动请求,代替君王去死。楚昭王再三表示不同意,可是越姬竟然执意自杀,这是为什么呢?
  在《列女传》中,刘向认为,越姬是为了信义而死,事实真的如此吗?
  话说楚昭王时期,国力强盛,蔡国和越国为了巩固国力,主动和楚国联姻,将自己国家的美女献上。
  有一天,楚昭王出外游玩,把蔡姬和越姬都带在身边,楚王一马当先,登上附社台。登上高台之后,凭高远眺,看到远处那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不禁心旷神怡,顿时涌起大地在我脚下,国土在我手中的陶醉感,做楚王真好!楚王回头对两位美女说:“真开心啊,你们开心吗?”蔡姬抢先回答:“我很开心!”楚王听了很满意,说:“很好,但愿我活着的时候能够和美人共享这样的快乐,死了也能够和美人共享这样的快乐。”蔡姬喜笑颜开,说:“大王,当初我们国君把我献给大王,不过是当成一件玩物,可是大王您却让我列位于嫔妃之间,享受荣华,我本来就愿意和大王活着的时候一起享受快乐,死去的时候追随大王于地下。这是我的荣幸啊。”楚王一听,很开心,让史官把这句话记载下来。
  然后楚王又问越姬,越国美女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大王您这样快乐是快乐,可是这样的快乐是不会长久的。”楚王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不是泼自己冷水吗?不过越姬是勾践的女儿,越国此时称雄东南,自己多少还要卖点勾践的面子,于是耐下性子,看看越姬到底怎么说。
  越姬说:“我们楚国前代国君楚庄王,也曾经喜欢游乐,荒废国政,可是后来改掉了这个毛病,一心国政,最后称霸天下。本来,我也以为大王您虽然有喜欢游玩的毛病,终究有一天会改正,可是现在看来,是我看错人了。何况,当初我父王把我嫁给您的时候可没有答应在您死后要殉葬。加上我在太后那里也听说,作为一个女人,要彰显君王的仁德和善行,要好好使用君王对自己的宠信。因此,对不起,我不能尊从您的命令随您而死。”
  楚昭王铁青着脸,可是也不好生气。越姬说的在理,何况前有先君德政,后有太后教诲,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过了好久,楚昭王才平静下来,夸奖了几句越姬。
  楚昭王也算是个明君,虽然越姬的话比较刺耳,可是在理,后来楚昭王也渐渐改变自己的一些作风,可是始终和越姬亲近不起来。对于出言讨好自己的蔡姬,也知道说的未必是真心话,可是却更加宠爱。
  一晃,二十五年过去了。在这二十五年,发生了许多事情,两位美女之间的争宠,也渐渐转变为越姬之子和蔡姬之子之间的争斗。楚王年老,究竟由谁来继承大位呢?
  这一年,楚昭王出兵攻打陈国,蔡姬和越姬都随军在旁。楚昭王忽然感染恶疾,病势沉重。当时,天上有赤色的云彩遮挡太阳,形状就像是金乌一样。于是臣下认为,天显异相,楚王大凶。楚王询问太史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命运,太史说可以,可以把灾难转移到将相身上。楚国文武大臣一听,议论纷纷,后来竟然主动来到楚昭王榻前,请求代替楚王去死。楚昭王当场表示,楚国将相就如自己的胳膊和大腿一样,自己怎么能够因为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杀死自己的好帮手呢。文臣武将都很感动,哭成一片。但楚王的病,必须有人代替才可以有转机,究竟由谁来代替呢。
  此时,越姬挺身而出。越姬说:“大王啊,您的恩德太伟大了!因为您的恩德,我愿意追随大王去死。当年,大王您是耽于游乐,因此我没有答应。此时,您的恩义遍布楚国,人人愿意为您去死,我又怎么会吝啬生命呢。请让我先您而死吧!”楚王听了,感动万分,说:“爱妃不要,当初只是我的游戏之言,何必当真,你要这么做了,不就是告诉天下人我失德吗?”越姬拉住楚王的手,说:“大王,当初我虽然嘴上没有答应您,可是心里已经答应您了。我听说,一个守信用的人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内心的,一个遵守大义的人也绝不会光说不做的。我是为了大王的恩义而死,而并非为了大王的游乐喜好而死,天下人又怎么会批评大王呢。”
  于是,越姬退出大帐,自杀而死。
  可是,楚昭王的病并没有因此好转,而是更加沉重。当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楚昭王的三个弟弟子闾、子西、子期手中。楚昭王把三个弟弟叫来,表示愿意把王位交给三位弟弟中的一位。可是三个弟弟都没有尊从。
  然后,楚昭王死了。此时究竟由谁来即位呢?在《列女传》中记载:“母信者,其子必仁。”母亲讲究信义,她的儿子也必然仁德。于是准备好军队,封闭营垒,共同拥立越姬之子熊章为王,是为楚惠王。然后从陈国撤军,回国安葬楚昭王。回到国都时,楚国的士大夫都赞叹越姬能为大义而死,鄙视蔡姬当年公开表态,如今却舍不得自杀,于是纷纷表态对熊章即位没有异议。楚惠王的地位也就渐渐稳固起来。
  在《列女传》中,刘向感慨:“越姬执礼,终独死节,群臣嘉美”。以为是越姬的信义,让儿子楚惠王即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蔡姬为何不肯死呢,贪恋生命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二十多年来,蔡姬倚仗楚昭王的宠信,必然牢牢掌控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只要蔡姬还在,她的儿子就有可能继承王位,一旦蔡姬死去,年幼的儿子怎么能都过楚昭王的三个弟弟。
  那越姬为何选择主动求死呢?
  一个,我想是因为楚昭王多年以来,多越姬都比较冷落,于是在朝中支持越姬的人也非常少,按照正常情况,越姬之子是不可能击败蔡姬之子即位称王的。
  而当时,楚国的国政都掌握在三位王弟手中,楚昭王在临终之时,曾经表示要传位给三人,却并没有明确说传给谁,很明显是要让三人争抢。三为王弟当然明白,自己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只要胆敢称王,必然会招来其他两兄弟的联合进攻,三人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无法一方独大。于是,传位给楚昭王之子,然后由三人出面辅政,是最合理最有利的格局了。
  此时,越姬自杀而死。那么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越姬之子了。
  越王勾践此时已经病逝,越国也迅速衰弱,无法成为熊章强大的后援。而越姬多年来,和朝廷大臣之间关系疏远,没有强有力势力支撑。而蔡姬二十多年来却巧于专营,隐隐然已经凌驾于三人之上。如果蔡姬之子得到楚王大位,势必清剿三人势力。于是,拥立越姬之子,既可以便于遥控,也可以有大义在手,对抗蔡姬集团。
  因为背后的种种纠葛,越姬之死才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